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揭秘画像通缉令玄机:受害者受惊吓易夸大凶相(2)

2011年08月15日 14:55 来源:大众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案发后画像越早越好 与口述者交流时不能一个劲儿催

  由于人的记忆是一个加速递减的过程,所以距离时间越近,记得越充分、越清楚,所以在案发后,如果需要画像辅助破案,必须尽快让受害人或目击者回忆、口述,以尽快完成画像。“比如红酒迷药的案子吧,7月28日上午发生的,下午我就和受害人交流,开始画像了。”周帅说,拖得时间越久,就越记不清楚,所以必须尽快让口述者开始回忆;同时,画像民警需要尽量调动对方的记忆,尽可能搜集记忆残片。

  同时,和口述者交流的时候还不能太着急催促,“人的记忆有这么个特点,你越着急想什么东西,就越难回忆得清楚。”周帅说,所以和口述者交流的时候,不能太催促,要把握好节奏。

  另外,还得根据不同口述者的文化程度和表达水平,采取不同的方式,花费不同的时间。“比如这个人是小学文化水平,可能描述的时候词汇就比较贫乏,需要多引导,花费的时间可能就久一些;如果是一个文化程度很高的人,词汇量很丰富,表达上可能比较顺畅,但是也可能出现夸张的不良效应。”周帅介绍。

  模拟画像太细致太真实反而不好 “猛地一看”挺像,效果最好

  确定了嫌疑人的发型、脸型,然后与口述者交流了嫌疑人的五官和面部特征之后,画像民警就开始动笔了。周帅介绍,动笔期间一般不再和口述者交流,尽量一次成型,因为如果画像过程中让口述者看了,可能影响其记忆。画成之后,要拿着画像给口述者看,“看之前我一般要提醒他,猛地一看,像不像。”周帅介绍,“猛地一看”如果挺像,那基本上就成功了,然后再根据口述者的建议稍加修改。

  太过细致真实了反而不好,为什么呢?因为口述者毕竟是在口述,不可能表述这么细致;而且,一般人也说不了这么细,在这个基础上,如果画得很细致、很真实,反而容易出问题。“如果你所有的五官画得都和照片一样,看到画像的人,一看有一处不像,就觉得不是,反而不容易辨认嫌疑人。”周帅解释说,这也是模拟画像采用铅笔素描的原因之一。

  在模拟画像中,大众脸是最容易画的,但是最不容易发挥作用,因为大众脸太多了,走到街上很难有人注意。如果有一些显著的特征,就比较容易发挥作用。“比如秃顶、痦子等,这些特征,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猛地一看”挺像,也正是因为如果嫌疑人出现,民警和市民可能只是擦肩而过,甚至只能看一眼;如此,看似模糊的画像,就可能很清晰地让民警和市民想到,这不是画像里的人吗?

  刑侦模拟画像不仅需要画技 犯罪心理和侦查技术也必须掌握

  今年28岁的周帅,从小就喜欢画画,而且铅笔素描具备了一定的功力。2010年10月开始,市中公安分局开展幸福文化建设,他的画技被挖掘出来,成为市中刑警大队技术中队唯一一位学习模拟画像的民警;而他的老师,是中国警界刑事模拟画像顶级高手——济南铁路公安局的苏剑君。

  刑侦模拟画像,画技当然是一个基础,但是犯罪心理学和现场侦查技术也必须通晓,因为这不是一张普通的人像,而口述者作为受害人和目击者,交流的过程一定程度上是在还原违法犯罪经过,画像要结合这个经过进行。

  “还是说距离现在最近的红酒迷药案子,我画像之后,又根据受害人的建议改了三四次。他对嘴巴不满意,说不像;但是,这其中是有原因的。”周帅介绍,此案中嫌疑人是假借推销红酒进门,然后让受害人免费品尝,所以双方见面的时候,嫌疑人应该是带着笑意的;但是画像中的嫌疑人是正常的表情,所以“嘴巴不像”。但是,如果画像画成带着笑意的是不合适的,因为嫌疑人走在大街上,不可能一直带着笑意,所以画像最终是正常表情的样子。

  如此来看,画像民警既需要有素描的基本功,又需具备刑警的基本职业技能。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