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利比亚中资企业全线告急 重启公关迫在眉睫(图)(2)

2011年11月21日 17:11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利比亚新政府没钱赔偿

  一方面损失巨大,另一方面受制于纷繁复杂的利比亚政局以及支离破碎的司法系统,中资机构面临艰难的维权之路。

  利比亚于10月21日宣布全国解放,随后过渡委宣布将在8个月的过渡阶段后举行大选,选出民选政府。按照过渡委石油和经济部长阿里·塔尔胡尼的说法,在利的外国公司要等到过渡阶段结束、民选政府成立后方可与政府商谈赔偿等具体细节;另外,新政府将对外国公司与卡扎菲政权签署的合同进行审查,一旦发现有腐败、贿赂等行为,新政府将拒绝继续履行合同。这对当年在卡扎菲时代一切都需钱“开道”的所有外国公司来说,都是一道“坎”。

  但即使通过新政府审查,新政府也没钱赔。塔尔胡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利比亚刚刚摆脱联合国的制裁和禁运,大量海外资产遭冻结,完全解冻需要时间;同时,利比亚国内银行系统目前处于僵死状态,流动性不足,根本拿不出钱来支持政府调控;另外,国内民众对新政府改善民生的期望颇高,已大大超出政府的支付能力。

  近期首都的黎波里多次出现民众要求改善福利的示威。新政府成立后,为稳定国内政局,将会有大量财政资金流向增加福利。对于外国公司动辄数十亿美元的赔偿要求,利比亚当局有心无力,短时间内难以赔偿。

  而利比亚现政权司法系统的瘫痪状态,亦使中资机构索赔“无门”。的黎波里律师艾哈迈德·穆拉德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他已经半年多没有接到任何诉讼,目前处于“失业”状态。按照他的分析,虽然过渡委已经任命了司法部长,但距建立完善的司法系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以想见的情形是,中资企业的赔偿要求可能在长时间内无法受理。

  利高层对华态度不明朗

  尽管如此,利比亚过渡委也多次宣称他们尊重旧政权与外国公司签署的合同,但在利中资公司普遍对前景不甚乐观。

  一位中资企业负责人不无担忧地说,利比亚高层对中国的态度仍不明朗,某些官员甚至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反华倾向,这使得中资企业在政治上处于相对的劣势,一些合作商甚至半开玩笑地警告说,将会减少与中资企业的合作。

  除了高层官员的不确定性,利比亚合作商在一定程度上也“自身难保”。卡扎菲倒台引发了利方合作公司内部的权力争斗,原先卡扎菲时代的领导拼命要保住自己的位置,后来的“革命者”则要保护“革命”果实,全力抢夺公司领导权,双方斗得不可开交,根本无暇顾及正常业务,更不用提新合同的拓展。

  与此同时,重启中资企业在利项目需要大量资金,成本巨大。由于绝大部分工人在年初撤离利比亚,重启意味着要重新招募工人,重新培训,重新办理签证;其次工人进入利比亚后,原先被破坏的宿舍和生活设施需要重新再建。交通方面,原有车辆需要重新购置,而利比亚百废待兴,原材料价格飙升,无疑将给中资企业增加翻倍的项目成本。

  与西方企业同行的竞争相比,中资企业的劣势显而易见:

  一方面,本土化政策不成熟。与中资企业动辄数百名中国员工不同,西方在利企业的运作模式一般是一至两名本国高层领导一批利比亚本地员工经营公司业务,不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办理签证、出境入境等环节。一旦高层返回利比亚,可在短时间内聚集起原班人马,恢复公司业务。

  另一方面,政治优势不够。北约长达7个多月的“禁飞区”行动沉重打击了卡扎菲势力,导致西方公司容易在今后利比亚的重建中分得更大的蛋糕。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雨昕】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