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俄罗斯军事介入叙利亚效果初显

2015年10月10日 16:2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当地时间10月11日,俄罗斯国防部公布俄罗斯空袭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目标的视频截图。图片显示,俄罗斯空军对叙利亚拉塔基亚省的一处IS指挥所进行了空袭轰炸。  

  俄罗斯部队协同叙利亚军方对叙境内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目标实施空袭已有十天。分析人士认为,俄罗斯军事介入叙利亚,效果初显。

  目前看来,巴沙尔政权在俄空袭的帮助下得到一定巩固,为下一步叙冲突各方进行对话、寻找政治解决方案打下基础。

  空袭十日 效果初显

  截至10月7日,俄方已对叙境内112处“伊斯兰国”目标实施了空中打击。8日,叙政府军宣布开始在俄空袭掩护下发动大规模地面进攻;同日,俄里海分舰队发射26枚海基巡航导弹,成功摧毁“伊斯兰国”11处目标。

  叙俄双方海陆空结合的攻势成效初显,扰乱了“伊斯兰国”的控制系统和后勤补给,对其设施造成了破坏。据叙军方消息,近来,叙政府军接连收复了叙中部哈马省北部的两个小镇。

  叙总统巴沙尔·阿萨德4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前西方国家主导的空袭不仅没有带来积极效果,叙境内恐怖主义势力在占领面积和人员招募方面反而都有了新发展。

  叙驻俄罗斯大使里亚德·哈达德说,俄军方对叙境内“伊斯兰国”目标的打击行动取得成效,仅一周就炸毁该组织约40%的基础设施,而美国及其盟友的空袭效果“相形见绌”。

  叙利亚政治分析师马希尔·伊赫桑表示,美国等西方国家过去一年多打击“伊斯兰国”的行动之所以不见成效,原因在于缺少地面部队配合;美国在空袭“伊斯兰国”的同时,却在向反对阿萨德的武装提供援助,而这些援助中的一大部分最终又流落到“伊斯兰国”手中。

  美俄角力 各有算盘

  今年春天以来,叙政府军在战场上疲态尽显,尽管有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的军事支持,但4年多的消耗导致其兵源紧张、士气下降,叙政府军在多条战线连吃败仗。今年3月,反对派武装联盟“征服军”攻占叙北部省份伊德利卜;4月,南部与约旦接壤的陆路口岸城市纳西卜相继告失;5月,叙中部历史古城台德穆尔(又名巴尔米拉)又被“伊斯兰国”夺去……政府军此前死守的“首都大马士革-中部霍姆斯-西部沿海地区”的战略核心区受到严重威胁。

  与此同时,“基地”组织在叙分支“支持阵线”头目阿布·朱拉尼在今年6月接受半岛电视台专访时宣称,将要攻占叙利亚阿拉维派聚居地、总统阿萨德家族的老家拉塔基亚。这也威胁到了俄海军基地塔尔图斯港的安全。

  叙利亚政治分析师奥萨马·丹努拉认为,俄罗斯此时“挺身而出”,既是出于保护其在叙的利益,亦搅乱了美国及其盟友利用“伊斯兰国”和反对派武装消耗并推翻巴沙尔政权的计划。

  美国主导的空袭已持续一年多,但成果寥寥。相反,“伊斯兰国”、“支持阵线”等极端势力在叙利亚的地盘却有见长。俄罗斯此刻强势介入叙利亚,令美国有些措手不及。美国虽然想打击“伊斯兰国”,但又不愿看到巴沙尔政权从中获利及俄罗斯在地中海东岸的军事存在得以巩固。目前,美国进退维谷,而俄罗斯则似乎是占据了主动。

  为政治解决叙危机创造条件

  分析人士认为,俄罗斯的强势介入使巴沙尔政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巩固,为下一阶段冲突各方进行政治解决叙危机的对话创造了条件。

  叙利亚武装部队总参谋长艾尤卜8日发表声明说,俄空袭已显著削弱了“伊斯兰国”和其他恐怖组织的战斗力。叙政府军也从8日开始在俄空袭掩护下,向叙多地极端组织据点发起大规模攻势,并取得了进展。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7日宣布,俄愿意与“叙利亚自由军”领导人接触,以讨论该组织加入解决叙利亚危机进程的可能性。

  据媒体报道,俄罗斯正酝酿在今年年底为叙政府和反对派代表举行第三次莫斯科会谈。

  叙利亚政治分析师伊赫桑认为,目前看来,政府军是俄空袭的最大受益者。俄罗斯的介入不仅挽回了政府军在战场上的颓势,也打消了一些受外部势力支持的反对派武装短期内推翻巴沙尔政权的念头,从而为推动冲突各方进行政治对话,结束叙利亚危机创造了条件。(记者杨臻 刘阳)

【编辑:张艾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