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安倍的权宜之计:日本战败日,不拜靖国神社

2016年08月15日 07: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日本战败日安倍未“拜鬼”:将供奉祭祀费  来源:深圳高清

  中新网8月15日电 (记者 吴倩)今年8月15日是第71个日本二战战败纪念日,首相安倍晋三已基本决定不在这天参拜靖国神社,但将以日本自民党总裁身份自费献上祭祀费。就在去年的8月14日,安倍发表了战后70周年谈话,声称日本已多次“反省战争”。可时至一年后的今日,虽言犹在耳,但安倍政府的所作所为,着实难当“言行合一”。

  言行不一:搅乱局势谋私利

图一:资料图:日本议员参拜靖国神社。
资料图:日本议员参拜靖国神社。

  就在11日,安倍新内阁成员、日本复兴相今村雅弘参拜了靖国神社;“常客”防卫相稻田朋美此次虽不去,却是极不情愿、三缄其口权衡后“红着眼眶”做的决定;年年“报到”的总务相高市早苗及日本议员团体“大家一起拜靖国神社”也是蠢蠢欲动,此次可能会去参拜。

  其实,自安倍二次执政以来,“阁僚扎堆拜靖国神社,安倍献祭品”几乎已成为每个“8•15” 日本右翼政客的固定模式。尽管距离二战结束已有71年,但一边大谈“反省历史”,一边年年不忘向战犯致敬,纵观日本政府在对待历史问题上的态度,可谓至今仍持“分裂”态度。

  有分析称,曾在执政一周年时悍然参拜靖国神社并引发邻国强烈抗议的安倍,此次之所以不去,也是顾及与邻国及希望东亚地区稳定的美国政府之间的关系,可谓“权宜之计”;而其右翼路线忠实的“继承人”、一再公然否认二战历史的防卫相稻田朋美,这回也是迫于内外压力才使出的外访吉布提这一出“苦肉计”,绝非是“洗心革面”、真心反省。

图二:安倍此前参拜
安倍此前参拜

  此外,自从在今夏日本参议院选举中大胜后,安倍就意图延长执政党总裁任期,并公然宣称要将修改二战后宣布“不战誓言”的和平宪法纳入“全民议题”;近来,安倍政府还积极展开对多国的金援攻势、借推进联合国安理会改革谋求“入常”,好将日本重塑为“正常国家”。

  而在日本最近出台的《防卫白皮书》中,更处处渲染所谓的“周边紧张形势”,挑拨邻国间关系,为强化军事力量走向世界而进一步“开路”,让自卫队走向全球,推进武器出口和对外军事合作,实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同时也为安倍修宪铺路,配合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就在邻国因萨德问题陷入僵局之时,日本防卫省又拟在今年预算中提前加入增强防导弹能力的部分,并加紧探讨在该国部署萨德。韩国《朝鲜日报》评论说,日本此举可能再一次提升东北亚的紧张局势,而此举不仅事关二战后全球战略的稳定,且事关新一轮冷战会否降临。

  不得人心:二战成果不容颠覆

图三: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

  对于安倍政府的上述举动,日本经济新闻社日前实施的民调显示,“反对”安倍延长日本自民党总裁任期的日本人为45%,占据多数;而关于希望安倍政府优先推进的政策课题,养老金等社会保障改革最多,比例为51%,而修改宪法仅占11%,排名较低。民意所向可见一斑。

  对于日本自民党将重启众参两院宪法审查会、启动修宪一事,同为执政党的公明党指出,目前仍将很难由日本国会提出修宪,到最终敲定修宪条款门槛依然很高;日本民进党干事长枝野幸男也对安倍政府仓促开展修宪讨论抱以警惕,批评称:“做出修改成为了自身目的”,这很荒唐。”

  对于安倍政府掩饰二战日军侵略史的举动,长崎核爆受害者就在近日的核爆71周年仪式上表态,要求安倍政府废除违宪的新安保法,呼吁日本勿忘在战争中的“加害历史”,并进行深刻反省,继续捍卫日本宪法,继续走和平国家道路。安倍本人更遭在场民众的“大声呵斥”。

  对于安倍领导的日本政府近来在历史及区域安全等问题上做出的一系列举动,中国外交部近日指出,人们不应忘记,正是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给亚洲受害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中方还指出,在二战结束70多年后的今天,战争责任必须认真反省,历史教训必须深刻汲取,二战胜利成果必须得到维护。中方强烈希望日方恪守双方有关原则共识精神,不要采取任何可能导致局势紧张和复杂化的行动,共同为地区稳定作出建设性努力。

【编辑:张艾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