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服装广告被指涉嫌种族歧视 相关产品已下架

2018年01月18日 10:15 来源:国是直通车 参与互动 

  现在是2018年,无知或无意都不再是借口   

  瑞典服装品牌H&M最新发布的一则平面广告让H&M成为了这两天争议的焦点,起因是这则平面广告被指涉嫌种族歧视。

  不是“最酷的猴子”,是“年轻的王”

  这则平面广告的照片显示的是一名黑人儿童身着H&M一款绿色卫衣,衣服上写着“森林里最酷的猴子”字样。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白人儿童模特所穿着的卫衣是印有“生存专家”的款式。这则广告很快在国外社交媒体上激起了网友愤怒,不少网友认为这则广告涉嫌种族歧视,最起码说明H&M对种族问题缺乏敏感性。Twitter也对这则广告进行了抨击,促使H&M做出回应致歉,并将连帽衫从其产品中撤销。

  因为“猴子”一词常被用在种族蔑称上,尤其被看做是针对黑人的种族歧视词语,因此该广告推出后就遭到批评,南非约翰内斯堡多家H&M门店还因此广告而遭遇打砸抢。

  目前,H&M公司已经删除这则广告,并下架了该款童装,对此发表了道歉声明。H&M公司表示为它“对产品和广告形象的糟糕判断”而道歉,并强调H&M不接受种族主义和种族偏见。

  虽然H&M在第一时间撤下该图并做了道歉,但来自舆论的“声讨”并未停止,其中不乏体坛名人,包括NBA骑士球星勒邦占士及英超曼联球星卢卡库。卢卡库将广告中卫衣上的文字改成“黑即美丽”,并在Instagram留言:“你是王子,很快就会成王。别让任何人说你不一样。”卢卡古这张改图及留言,不到一天,就收获近23万个赞。

  篮球巨星詹姆斯也在自己的Instagram上为照片中的男童加上一顶皇冠并写道:“在这张照片里我看到的是一位年轻的王。”

  就连英国政客也认为H&M此举欠妥。英国工党议员凯特·奥萨摩(Kate Osamor)表示,“我觉得非常震惊,对网上出现了这样的形象感到非常失望。你觉得这样来展现一个黑人小男孩合适吗?”

  合适吗?有人认为这并不涉及种族歧视问题,是网友过度解读了,有点大惊小怪。也有人觉得这事非常严肃,H&M这种做法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有品牌问题专家表示,如今怎会有如此“缺乏常识”的广告图片出现在国际知名品牌的网站上?专家称,在制作广告图的过程中,公司需征得儿童模特家长的同意,需经专业美工审核,需经创意总监遴选和修改广告图底稿。整个过程中竟没人发现这张照片的问题,可见H&M工作流程中出现了问题。

  大多数网友认为,H&M这锅背得不冤,它至少反映出整个H&M团队对种族主义并不敏感。H&M方面对此也做出了回应,在其致歉书中表示,作为一个全球品牌,公司有责任注意适应所有的种族敏感和文化敏感,不过遗憾的是,公司目前还没有完全做到。“无论是有意或无意,故意或偶然,种族主义及任何形式的偏见都是不可接受的。”

  看来,H&M这锅背得真的不冤。

  无知不是借口,要发自内心地接受并尊重

  H&M并不是唯一一个因广告涉嫌歧视而遭受形象危机的国际品牌。

  Zara曾公开出售带有种族歧视和反犹太人图案和信息的产品,包括印有纳粹标记的手袋、以纳粹占领时期犹太人的囚服作为灵感设计的童装睡衣和写有“white is the new black”的T恤。事后,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表示对此感到震惊,强调集团内部绝不允许种族歧视等类似行为发生。

  去年10月,全球知名日用品品牌多芬(Dove)在社交媒体“脸书”上发布一则广告显示,一名黑人女性在使用多芬产品后瞬间变成白人。该广告被认为涉嫌“种族歧视”,引发大量抗议。随后多芬为此发文道歉,表示“为广告引发的冒犯深感后悔”,同时撤掉了相关广告视频。

  而这并不是多芬广告第一次触犯种族问题。据悉,两年前多芬曾因其一款防晒产品涉嫌种族歧视遭到批评。有关报道称,该防晒产品针对“正常到深色皮肤”人群,这就意味着拥有“较深肤色”的消费者不“正常”。

  往更早了说,2011年多芬的一则广告显示,两名有色女性和一名白人女性分别站在“使用前”和“使用后”的标志前,意在表现使用其产品后最终会变成肤色最白的女性,最终引发种族歧视的争议。

  如果说第一次是由于对种族歧视问题不敏感而“跑偏了”,那后来在同一个问题上再摔倒几回似乎有点说不过去。有业界人士指出,虽然如今越来越多的品牌会为了避免相关舆论而去“照顾”种族多样性的问题,但是大部分只是出于自保式的政治正确,并非是发自内心地接受并尊重种族多样性。

  也有观点认为,由于商业特性一些品牌经常会触碰敏感地带,对于“种族歧视”这个敏感问题,商业广告确实一不小心就踩了雷,不少大公司如微软、因特尔、索尼、KFC等都曾出过涉及种族歧视的颇具争议的广告,但属于“无意”冒犯,并非不够尊重。

  对于“无意冒犯”的说法,有业内人士表示,种族、民族是非常敏感的话题,涉及敏感话题就应该更加谨慎。企业在考虑有趣、创意的同时,更要注意常识性问题。如何表达正确的价值观,则是品牌们需要花时间仔细研究的课题。

  今年元旦,日本一档喜剧节目让演员把脸涂黑演黑人,这事引起了不小争议。《太阳报》在报道此事时总结道,“现在是 2018 年,无知已不再是借口。”这句话送给因种族问题而“摊上事”的各个品牌方,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冯玲玲)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