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探访后“伊斯兰国”时期伊拉克安置营地

2019年03月27日 19:06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通讯:战争已逝 家园难归——探访后“伊斯兰国”时期伊拉克安置营地

  新华社伊拉克摩苏尔3月27日电 通讯:战争已逝 家园难归——探访后“伊斯兰国”时期伊拉克安置营地

  新华社记者张淼

  在伊拉克北部摩苏尔东南约30公里外的塞莱米耶1号安置营地,苦等了4个星期后,44岁的阿德尔·阿卜杜勒终于等来了3月份的联合国救济粮,同时却被告知下一批救济粮要等到6个星期之后才能发放。

  对阿卜杜勒一家和生活在这所安置营地里的近1400户流离失所家庭而言,距离伊拉克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取得胜利已过去一年多,但他们依然没能走上返乡之路,在安置营地里还面临粮食紧缺的窘境。

  发放救济粮的场地外,无助的民众喧嚷着,焦虑挂在每个人脸上。拿着联合国机构发放的证件排队注册,阿卜杜勒领到了30公斤小麦、15公斤大米、10公斤扁豆、5公斤布格麦、5公斤白糖、1包盐和5升植物油。这一定量的救济粮是联合国每月针对一个五口之家、每人每天摄取1800卡路里的热量配给的。然而,挤在两个帐篷里生活的阿卜杜勒一家大大小小有12口人。

  一脸愁容的阿卜杜勒对新华社记者说,这些食物只够一家人维持10天到12天的生计。虽然伊拉克流离失所问题及移民部不定期提供少量食品援助,同样也只够维持几天。剩下的日子,他们只能借粮借钱。

  塞莱米耶1号安置营地于2017年4月摩苏尔解放前夕设立,主要收留来自摩苏尔老城及周围辛贾尔、泰勒阿费尔等地流离失所的民众。自营地投入运营起,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就承担起每月为这些民众提供救济粮的重担。

  遗憾的是,惨烈战事结束后,“伊斯兰国”占领引发的人道主义危机正逐渐被国际社会遗忘。家园依旧支离破碎,重建进程缓慢,伊拉克安置营地里也状况堪忧,流离失所民众面临两难的选择。

  2017年12月,伊拉克政府击溃“伊斯兰国”收复全境,流离失所民众逐步回归家园。截至目前,伊拉克全国已有逾400万流离失所民众返乡。然而,安全因素、住宅被毁、缺乏基本服务和工作机会成为伊拉克境内剩余近180万流离失所者回归和重建家园难以迈过的槛。

  40岁的法拉赫·萨利赫不会忘记,2017年5月13日是他人生里最黑暗的一天,花费所有积蓄在辛贾尔建的5间平房几秒钟就被“伊斯兰国”炸毁,从此他一无所有。

  “回家重建房屋需要钱。”萨利赫知道,没有钱、没有房、没有工作,重回家园难以自力更生。虽然粮食紧缺,但至少营地里不需要付房租和水电费,孩子们也能在营地里的学校接受教育。

  “我们努力提供最基本的服务,让生活在营地里的家庭维持有尊严的生活,”营地负责人雷万·达尼亚勒说,由于缺少援助资金,3月份的救济粮发放后,来自联合国的救济粮发放间隔将延长至6星期一次。

  达尼亚勒说,塞莱米耶1号安置营地里每月有约25户至30户家庭选择离开,但同时也有数量不等的家庭无奈返回营地,“不久之后还会有约3000户伊拉克难民从叙利亚东北部的阿尔霍尔转移到营地,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援助”。

【编辑:白嘉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