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航天科工富国强军发展纪实 放飞神剑收获和平

2011年02月17日 05:18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资料图:红-12地空导弹。  中新社发 盛佳鹏 摄

   从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式中国导弹首次亮相,到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数量空前的新型导弹精彩“亮剑”,人们逐步把目光聚焦到中国最大的导弹武器研制生产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在中国航天近55年的发展征途中,他们矢志不渝地铸造“神剑”,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让国人挺直了脊梁,为发展缔造了和平。尤其在“十一五”期间,他们研制的导弹武器装备实现一系列重大突破,为我国初步构建起导弹防御体系;同时,他们也成长为国家创新型企业,连续两个三年任期荣获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特别奖;他们发挥科技优势,成功研制出在世界第三极点燃的奥运火炬;他们在抗震救灾中挺身而出,紧急驰援,彰显大爱;他们全程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保驾护航,保障平安和精彩;他们助力经济安全,每年为国家增加税收和挽回损失数千亿元……

  他们用行动和业绩诠释着向社会许下的庄严承诺:放飞神剑,收获和平!

  铸神圣之剑,扬国威壮军威增强民族自信心

  中华神剑,兵之利器,国防安全,不容侵犯。当富国强军成为企业的神圣使命,当捍卫和平成为每个人的坚定信念,“十年一剑,一飞冲天”就成为一种必然。

  作为中国导弹工业的领跑者,中国航天科工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中坚力量,求实、创新、协同、奉献是他们的真实内涵。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我国已建立起了完整的防空导弹系统、飞航导弹系统、固体运载火箭及空间技术产品等技术开发与研制生产体系,所研制的产品涉及陆、海、空、天、电等各个领域,部分导弹武器装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盛大阅兵仪式上,中国航天科工研制的装备一经亮相,就在世界上引起轰动!

  在受阅的30个地面装备方阵和12个空中装备梯队,中国航天科工受阅的装备阵容强大,其研制的11型导弹接受检阅,总数占全部受阅武器装备的1/4;同时,参阅装备车辆总数达到112辆,参与研制的野战医院手术车列入混合编队接受检阅。

  中国航天科工在阅兵式上亮相的新型导弹武器装备中,既有可垂直发射、全方位拦截来袭目标的新型中高空中远程防空导弹,也有新型中远程地地导弹,而最引人关注的是用于精确打击敌纵深重要目标的新型陆基巡航导弹,这是该型导弹在世界上的首次亮相,立即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值得自豪的是,这些导弹均为我国自主研制,这些涵盖防空、飞航、地地领域的导弹武器装备,构筑起我国当前最具实力与水平的导弹防御体系。

  谈到此次参阅的导弹武器装备,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许达哲自豪地说:“导弹武器装备接受党和人民检阅,这在新中国阅兵史上是第三次。与1984年和1999年两次阅兵相比,现在我们的导弹有五大变化:家族大了,身材小了,威力强了,精度高了,机动快了。”

  中国航天科工并未因此而自满,许达哲说,“我们这些年进步很快,但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由于我国原材料、核心元器件、制造工艺等方面的工业基础还赶不上西方发达国家,我们的武器装备研制能力与他们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我们要正视这个差距,要有危机感,要不断推进自主创新,搞出若干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导弹武器装备,为祖国牢牢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铸神奇之剑,重创新求突破打造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核心在握,勇于攀登,争创一流。当创新成为企业的责任和使命,当创新成为企业生存方式的必然之选,“神剑”之“神奇”就成为一种必然。

  面对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中国航天科工深知: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导弹的核心技术更是如此。唯有自主创新并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竞争中赢得先机,才能赢得地位、赢得话语权。

  第一个实战应用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

  第一个水下发射的潜地导弹武器系统;

  第一个机动发射的地地导弹武器系统;

  第一枚超音速飞航导弹;

  第一台固体火箭发动机;

  第一台液体火箭发动机;

  第一台飞控计算机;

  第一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

  第一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用新型专利;

  第一支在世界第三极成功点燃的奥运火炬……

  这一连串可公开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可管窥中国航天科工自主创新的光辉历程。其中,两项专利的证书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收藏在展厅里,并载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史册。

  更值得自豪的是,中国航天科工多次摘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桂冠,名列中央企业前茅。 

  创新源于一流的创新机制。长期以来,中国航天科工秉承航天优良传统,将“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的创新模式和研发路线发扬光大:在“探索一代”阶段,密切跟踪世界和国内最新技术发展态势,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注入了源泉;在“预研一代”阶段,注重先期技术开发、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促进了新项目的国家立项与实施;在“研制一代”阶段,加强对前两阶段创新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实现了核心竞争力的价值体现;在“生产一代”阶段,强化工艺创新,加速物化技术成果,实现国有资产增值,同时为后续创新投入积累资源。

  创新源于持久的创新积累。为打造一招制敌的神奇之剑,目前,中国航天科工已建成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以及一大批企业技术中心、试验室等创新平台。“十一五”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均比“十五”增加12倍以上,有效发明专利同比增长20.4倍;2010年,专利授权672件,同比增加88.2%,其中发明专利188件,同比增加141%,千名研发人员拥有授权发明专利量达17.7件,同比增长70.2%,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得到大幅提高。2009年,中国航天科工被认定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

  创新硕果源于充足的创新投入。“十一五”期间,中国航天科工研究开发投入近300亿元,近3年的研发投入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例均超过11%,远高于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平均水平。

  具有重要发展意义的是,由中国航天科工研制生产的一枚枚“神剑”屡创佳绩,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在群雄林立的中央企业中,中国航天科工仅用3年时间,经营业绩整体排名就从百名开外攀升至第十三位。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