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禁烟走向现实仍然漫长 "安全吸烟"说法无科学依据(3)

2011年05月01日 10:38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减害”欢迎 “戒烟”免谈

  ——一项戒烟研究的曲折经历

  本报记者 刘莉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赵保路领衔的团队历经20多年成功研制出无依赖祛烟瘾减害技术的消息。但据科技日报记者了解,这一技术从之前的科学研究到如今的市场推广都一路遇“冷”。

  1988年,赵保路团队就开始对吸烟危害进行研究。起初,他们试图用茶叶中的成分去除吸烟产生的有害物质。他们发现自由基是吸烟产生的重要有害和治癌物质,而茶叶中的茶多酚对自由基有很好的清除作用。这刚好与烟草行业提出的“降焦减害”口号不谋而合。

  他们的研究很快得到了北京科委的资助,与北京卷烟厂合作。经过一段时间研究后,中南海“低自由基低毒香烟”上市销售,至今这款产品在市场热销。据说,仅2008年这款香烟所缴利税就达数亿元。

  但随着研究逐步深入,赵保路发现降低焦油的方法并不能真正减少烟草的危害,很多吸烟者因为焦油量降低,感觉“口味淡”,反而可能吸得更多。在美国“低焦油”香烟已遭到起诉,认为是一种欺诈行为。

  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转变到祛除烟瘾上。

  赵保路认为这是有利健康的大事,国家应当有基金支持,但经过了解,发现国家自然基金委、科技部和卫生部都没有相关项目,只有国家烟草专卖局才有。随后,赵保路课题组几次向烟草专卖局提出申请报告,都石沉大海。“据我了解,国家烟草专卖局的课题项目中没有一个是戒烟的。”

  最后靠自己“东挪西凑”的经费,终于有了好的结果,参与试验的大部分烟民一段时间后都可以不同程度戒除烟瘾,最短的一个星期就自然戒除。赵保路希望这项技术能尽快产业化,让希望戒烟的人用上,但道路仍然曲折。

  “我们的想法很简单,把我们研制的茶质滤嘴接到烟上,就能达到边抽烟边戒烟的效果。”可找到几家原本熟悉的烟草企业,赵保路却吃了“闭门羹”:减少烟草危害可以合作,要是祛除烟瘾免谈。

  控烟活动家、曾任世卫组织控烟顾问的美籍华人藏英年认为,烟草企业之所以选择减害产品却拒绝戒烟技术,归根结底是怕阻断了财路。“烟民都不抽烟,烟就卖不出去了。”“这是个非常狭隘的观念。”

  实际上,要靠烟草赚钱作为国家经济支柱是得不偿失的。据统计,每年1.7万亿支香烟,利税高达5000多亿元。但是,因为烟草引发的疾病所消耗的医疗成本,占卫生总费用的3%—5%,远远超过烟草行业所交的利税。

  中草药卷烟真能减害降焦?

  本报记者 李禾 唐婷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不但会导致癌症、心血管和呼吸道等疾病,还具有强烈的成瘾性。然而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添加中草药的卷烟,企业宣传称,吸这种烟有一定的防癌效果,可显著缓解由吸烟引起的咳嗽、气喘等不良反应。

  中草药卷烟与普通卷烟有何区别?它真有“减害”作用吗?

  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宜群教授介绍,烟草企业生产中草药卷烟的主要办法是通过不同方法筛选出几种复方中草药,如神农萃取液、仙芪补肾颗粒剂等,然后喷洒在烟丝上制成卷烟。中草药提取物与烟草一起点燃并吸食后,其成分经历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是否仍有功效非常可疑。同时,烟草本身的致癌性和成瘾性却一点没有减少,中草药卷烟的害处并不比普通卷烟少。

  吴宜群的说法也被美国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证实。研究发现,烟叶和中草药混合卷烟所释放的致癌物质和尼古丁并不少于普通卷烟。检测135名中草药卷烟吸烟者和143名普通卷烟吸烟者的尿液,发现中草药卷烟吸食者和普通卷烟吸食者体内的尼古丁水平或致癌物质水平没有差别。

  而卷烟厂的研究报告也承认,中草药经过卷烟燃烧后可能会自身裂解或者与烟草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有害物质,而确定新的有害物质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

  “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安全卷烟’,当然也包括所谓的中草药或低焦油、‘淡味’卷烟。戒烟是增进烟草消费者健康的唯一方法,而且愈早愈好!”吴宜群说。

  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依群建议,我国应尽快建立烟草制品添加剂的专门管理机构并明确其管理职责,建立烟草制品管理协调机制,尽快制定国家级烟草制品添加剂管理条例和标准,建立独立于烟草公司的烟草制品检验实验室,杜绝“健康”卷烟功能的虚假或夸大宣传,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消费者协会律师邱宝昌也呼吁,烟草行业应该确保公众及消费者对烟草添加物是否有害健康的充分知情权,国家有关部门还需规范烟草业行为、加强执法力度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