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多方热议转型期社会道德观:勿让金钱玷污尊严(2)

2011年09月24日 16:05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别让金钱玷污了人的尊严

  河南省嵩县田湖一中 张庆超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是当今社会非常流行的一句话。有人说,人活着就是为了钱。上学,是为了将来更好赚钱;打工,为了赚更多钱……但我并不这么认为。

  问世间钱为何物?钱乃身外之物!钱就是花的,把钱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就是最好的用钱方法。可现实生活中,多少人做到了这一点?

  有些人为了钱,无视骨肉亲情;有些人为了钱,不惜铤而走险;有些人为了钱,丧失了做人的尊严……这些人已经被金钱所迷惑,成了金钱的奴隶,内心已被铜臭严重腐蚀。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金钱?我认为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应得的就要;反之,就应该坚决摒弃。其次要懂得金钱应该为我所用,而不应被金钱所奴役。人穷而志不能短,富了也要有爱心,多履行一些社会责任,多出一份力去帮助穷人,多为需要的人捐些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金钱的主人。

  那些成为金钱奴隶的人们,你们快醒醒吧!不要被金钱毁了你们的人格、尊严乃至生命!

  人不能掉进钱眼里

  安徽省 曹怡

  电视节目“非诚勿扰”中,马诺一句“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将物质追求推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拜金女”从此成为她的代名词。是的,爱情可以不管高低贵贱,情之所至,便可相约此生。而婚姻,怎么也没法不食人间烟火,毕竟上已有老下将有小,若没点经济基础,想当然地走进婚姻只怕也是另一种不负责任。

  然而,维系一段婚姻的,是否又只是金钱?现实生活中,还是平凡夫妻相守到老的多。

  笔者的一位女性好友曾和一位老师相亲。虽然这位老师家是农村的,经济条件不好,条件很好的好友也表示愿意跟其相处,因为她对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了老师还是挺钦佩的。可是有一次,他送她回家,见她家并没有想象中豪华竟说:“这房子不像是有钱人住的嘛!”好友当即被噎住。之后再相处几次,此男每说话必提钱,对生意人无限崇拜,唾沫星里都弥漫着个钱字,反而对于自己的职业毫不掩饰地流露出鄙视。好友忍无可忍,与之断了往来。

  一定的积蓄是婚姻必备的基础。但过分追求奢华的生活和与自己能力完全不符的财富渴望,将会导致无法走进婚姻或者姻缘解体。无论什么时候,人都不能掉进钱眼里。

  坚守道德的底线

  重庆市巴南区花溪街道民主新街办公室 洪德斌

  一位开服装店的朋友跟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他去一家批发市场购进了价值一万多元的服装,装了满满两麻袋,然后找了一位“棒棒”帮他挑往车站。但是由于路上车多人多,他俩竟走散了,朋友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那位“棒棒”,以为那位“棒棒”乘机拐走了自己的服装,心中不断叫苦咒骂。

  过了几天,朋友又去那家批发市场进货,竟意外撞见那位“棒棒”,他守着两袋服装正在东张西望,发现他后,一下奔了过来。原来两人走散以后,“棒棒”很是不安,怕他着急,这几天一直守在这里。

  我这位朋友非常感动,也为自己对“棒棒”的误解而感到内疚。那位“棒棒”虽然收入微薄,但面对价值一万多元的服装,却丝毫不为所动,选择了物归原主,彰显了道德的力量。

  与此相反,前不久,一位高三班主任将30多位上了专科线学生的志愿私自篡改,报了职业院校。东窗事发后,他跪倒在学生及家长面前乞求原谅,可惜悔之晚矣。诱使他做出如此龌龊之事的就是钱。因为他为职业院校每推荐一个学生可获得300元的人头费。一个本应为人师表的老师,却利令智昏,抛弃了道德,丧失了底线,以学生的前途为代价,去谋求“好处”,令人心寒。

  古语云:“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舍本而逐末绝非明智之举。但遗憾的是,如今,拜金主义不断膨胀,道德在人们的心中不断受到排挤,日渐式微。在拜金主义的驱使下,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实在令人痛心!在道德和金钱的角逐中,我们必须学会选择,自觉接受道德的考问,时刻坚守道德底线。唯此,我们才能拥有和谐、美好的世界。

  “差钱”也奢侈的背后

  江苏常州戚机厂报社 曹建明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成了奢侈品的“瘾君子”。有的人为了买心爱的名牌衣物和手包,在“气势”上压倒别人,几乎把工资都用来买奢侈品,平时只能煮泡面、啃馒头,其他的文化消费更是大大减少。这种“差钱”也奢侈的消费是拜金主义的喧哗与骚动,是一种畸形的消费。

  当然,奢侈品不是“坏”东西,象征身份的奢侈品也许会成为年轻人奋斗的动力,鞭策其努力工作。但超前消费,势必负债累累,啃老更会加重家庭的负担。而不想踏实工作,只想走捷径,甚至不惜铤而走险的大有人在。有的人因为信用卡透支购买奢侈品被告上法庭受到制裁,就是极端的例子。

  时下国人对奢侈品的消费,还停留在炫耀层次,奢侈品消费者陶醉在所谓尊贵、华丽的符号上,不是对文化品位的追求,而是处在一种模仿、跟风的状态中,是为了攀比、炫富。

  “差钱”也奢侈,很大程度上是拜金主义的产物。社会舆论的推动,国外品牌商的狂轰滥炸和媒体的追捧,使非正常的消费心理得到了强化。尤其在宣传所谓的成功人物时,过多关注他们的财富多少,而对财富的来源则不加追究,一些地方对富人一味谄媚讨好,也强化了社会上拜金主义之风盛行。

  要扭转不良的拜金主义之风,媒体舆论应该有责任和担当,对民众的消费观也应该有正确的导向。不然,这种未富先奢的透支行为,无论是对于个人的正常生活、社会的和谐发展还是奢侈品市场在中国的正常消费,都是极为不利的。没有经济实力的情况下,不妨看淡和远离奢侈品,毕竟简单的生活时尚也环保,与那种“忍痛”持有奢侈品来满足虚荣心相比要有意思得多。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