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船员讲述船家生活:终日漂泊 遭抢劫见怪不怪(3)

2011年10月21日 18: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手无寸铁,前途未卜

  “我就被抢过两次!他们上来查东西,有时候还蒙着头的,眼睛那里挖了两个洞。让船员都蹲在一边,看到现金、手机就拿走了嘛。”“华鑫6号”船长李天明站在码头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10月16日这天下午,他刚刚在中国巡逻艇的护航下从泰国返回关累港口。

  这样的被抢劫的经历,在关累码头的船员当中早已见怪不怪。2008年2月,甚至有三名在巡逻艇上的中国水警被毒贩开枪打伤。

  “我们每次出去都提心吊胆的。”“黔云9号”的船长兼股东江必胜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在船员们的经验里,从关累港到泰国清盛港的这段航程,有一个叫做孟喜岛的区域最危险。这个长一两公里、宽80米的小岛靠近金三角地区,毒品、枪支泛滥,有人曾看到持有AK47的武装人员在小岛附近搭起草棚,随时会跟上往来的货船。江匪有的讲缅语,有的讲泰语。

  据人民网报道称,西双版纳州官方曾对外发布消息,今年以来,此次出事地点大小抢劫发生接近50起。最近,抢劫甚至从针对货船升级为游船。今年8月22日,康辉旅行社境外游的17名游客被不明武装分子挟持五十分钟,财物被抢劫一空。

  “让你停你就得停啊。听不懂他们说话,但是拿着枪指着你,你明白是什么意思啊。”李天明说,“我们一般都把贵重物品藏好。他们一般不搜身,但是手机是先要被收走的。”

  “我算是幸运的,还没被抢过。”“黔云9号”船长兼股东江必胜说。自从此次虐杀船员事件发生后,他就像其他船员一样再也没出港。每天他要么坐在船长室狭窄的铺位上,要么坐在驾驶室的高凳上无所事事。

  这艘载重250吨的货船的驾驶室其实非常狭小,两人都很难错身。仪表盘上放着罐头壳儿做的烟灰缸和玻璃杯。和其他所有这类货船一样,船上并没有卫星定位系统或者一键报警装置。据澜沧江船东协会负责人之一成英杰介绍说,他们曾有计划让船东安装北斗导航系统,但因为价格昂贵,计划仍在推动之中。而GPS系统也只是大型运输船和游船才有。所以,一旦遇到紧急状况,这些货船上的高频呼叫手台是船只之间唯一的通讯工具。

  “我们手无寸铁。”江必胜摊开手说。按法律规定,中国船员不得拥有枪支、刀具。“即使有枪,我们也不敢用啊。打死了人,回国以后还不是我们自己的事?”江必胜说。

  如果没有出事,8月至11月的这段时间是湄公河货运的旺季。每个月他们会在泰国清盛和中国关累之间往返两三次,把中国的水果、蔬菜和茶叶运往泰国,再把对方的食用油运回国内。

  “这时候水深,可以装到250吨。水不好的时候,只能装170到180吨。”江必胜惋惜地说。像这个港口的很多船东一样,江必胜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十几年。去年,他和朋友合股花了66万买下这艘货船,加上其他费用共计80万元,至今仍欠贷十数万。如果生意正常,这点钱对他来说并不是太大负担。为了减少开支,他自己兼任船长。他有自己的计划,“不一定要干到老。能把房子钱挣回来,就在西双版纳首府景洪买个房子,上岸也有个活动空间。”他说。

  作为对老家的纪念,来自贵州的江必胜为自己的船起名“黔云”,但是他知道自己再也无法适应老家的生活。32岁的江必胜已经离异,这是船员必须面对的尴尬——终日漂泊注定无法照顾家庭。

  按照规定,这种吨位的货船至少需要六名船员——船长、大副、轮机长以及三名水手。包括“黔云9号”在内,大多数澜沧江上的中国货船都是这样的编制。虽然目前已经停航,但船员的基本工资还要照发。“每个月一共一万二的工资支出。水手一般每月三千元,好一点的四五千。出航的时候,他们按照货物多少有提成。现在只发基本工资。”江必胜叹口气说,“水手很难招。如果一直停航,人家都不干了,以后不知道怎么办。现在这些基本都是私人自己的船,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江上的生活并不舒适,即使是船长也只能住在难以翻身的床铺上。每日喝水、洗澡都从浑黄的江中打水,再用过滤器过滤一下。娱乐只有喝酒、打牌和吹牛聊天,或者用发电机接上电视看看电视剧。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作为股东,如果生意红火,江必胜一年能挣到十几万元。但是,这次血腥事件造成的停航,让今年的收入打了水漂。

  这几天中午,大多数船上都会多做几个菜,再摆上两瓶啤酒。这段时间成为了他们无奈的、必须接受的残酷假期。所有停靠在关累码头的船只上,都弥漫着迷茫的气氛。

  这些终日在江面忙碌的船员已经无法适应其他生活方式,而这条养活自己的河道何时能够再次开通,无人知晓。不知船上谁的手机上在放着汪峰的歌,“生命就像一条大河,时而宁静,时而疯狂。”  (记者/杨时旸 甄宏戈 )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