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专家解读多地大雾原因:工业废气污染致久久不去

2011年11月02日 11:31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闻缘起

  中央气象台2011年10月31日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预计,两到三天内,京津地区、河北中南部、山西东南部、山东西部和南部、河南中东部、安徽、江苏北部、浙江西北部、湖北中部和西南部、湖南西北部以及辽宁中东部等地有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雾,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

  10月30日5时,北京陷入浓雾的包围,东南城区的能见度不足500米,部分路段甚至不足100米。为此,机场多架进出港航班被迫取消,部分地区高速收费站关闭,甚至连一向比较正常的海运,也因大雾影响而在港口滞留。在大雾天气给人们正常出行带来了诸多困扰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

  这次波及我国大部分地区,并且连续出现的大雾是正常的天气变化吗?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这次大雾是在何时悄悄潜入?又为啥久久不愿离去?

  ———— 解读大雾 ————

  冷热交汇引来了大雾

  “早上雾一雾,晌午葫芦晒破肚”这句老谚语似乎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现如今的大雾天气可以持续一整天甚至更久。那么大雾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专家李小泉解释说:“夏末秋初是最容易发生大雾的时候,此时夏天积累的水汽比较充足,加之前期降雨,华北气温相对偏低,天空晴朗的时候夜间辐射降温强烈,故空气中的水汽很容易饱和凝结成雾。”

  科学研究表明,雾的本质是水汽凝结物。雾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空气中的水汽大量增加,使得露点升高至气温,从而形成雾;二是气温下降至低于露点而生成雾。简单点来说,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雾,其实是空气中的小水珠附在空气中的灰尘上形成的,也就是说雾一多便表示空气中灰尘变多。那么这次大雾天气持续时间之久,与往年有何不同?专家称目前仍无法做详细统计。

  随雾而来的不一定是冷空气

  俗话说:“春雾日头夏雾雨,秋雾凉风冬雾雪”,在我们日常观念中,秋冬早晨雾总是特别多,并且在雾散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冷空气的侵入。这一现象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在经历这次持续大雾天气之后是否也会面临大幅度的降温?

  对此,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说:“冷空气活动对于大范围的大雾天气的确有明显的减弱或驱散作用。最近几天虽然北方地区有冷空气活动,但路径偏北,不像一般的冷空气朝着自北向南‘压’,因此只是对华北北部部分地区有影响,对偏南的地区来说,驱散大雾的作用非常有限。此外,自11月2日起,我国中东部自西向东将出现一次明显降水过程,上述地区天空云量逐渐增多,对辐射雾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低能见度状况将逐渐好转,雾区范围明显缩小。另外,11月2—5日,中东部地区有一次明显降水过程,西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西部、黄淮西部以及华南东部、江南东部、江淮东部、山东东部、东北地区东南部等地累计降水量一般有10—30毫米,其中陕西南部、四川盆地东部、贵州北部、浙江东部、广东东部等地局地累计雨量可达40—70毫米。”

  人口密度大,工业废气污染加重了大雾

  今年的雾波及了我国大部分地区,却久久不愿离去,这又是为什么?气象专家解释: 雾有数种不同类型,有辐射雾、平流雾、蒸汽雾、锋面雾、上坡雾、谷雾、冰雾、冻雾、低雾,主要是根据凝固的成因不同而分辨。在理论上,所有类型的雾均会在受到日照后逐渐消散。

  “雾一般会在清晨出现,下午最少出现,这是因为日照猛烈的关系。我们现在所经受着的正是春秋季节常见的辐射雾,辐射雾在北方深秋、冬季和初春等季节比较常见。现在由于人口密度大,工业废气污染和人类活动,更加重了雾气。特别是正日益膨胀的汽车,其尾气排放还在继续加重空气污染。”专家说。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慧】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