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专家解读多地大雾原因:工业废气污染致久久不去(2)

2011年11月02日 11:31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 大雾惹祸 ————

  我国每年大约有10%左右的交通事故直接与雨雪雾等有关

  “雾霭朦朦,隐患重重”,曾在文人墨客眼中浪漫多情的雾天,如今却频频成灾。雾天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最直接的影响,莫过于出行不便。那么雾天究竟对交通有哪些影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工程部李长城介绍:“大雾天气对交通最为显著的影响是车速的降低。车速的降低同时也带来出行时间和行程延误的增加,将直接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其次,大雾天气也是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因之一。根据公安部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报告,我国每年大约有10%左右的交通事故直接与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有关。”

  大雾天气,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低、有害颗粒物增多

  雾天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看得见的种种不便,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它对我们身体造成的隐形伤害。据报道,从10月29日凌晨至30号下午5时,999中心共接送133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26名呼吸道疾病患者,与正常天气相比增长约5%。

  医学专家指出:大雾对人体健康危害有很大隐蔽性。起雾时气压低,污染物与空气中水汽相结合,变得不易扩散和沉降。雾天水汽较多尘埃不易挥发,含氧量较低,空气中的有害颗粒物增多。人的呼吸如果加深、加速后,自然就会将更多有害的物质吸入体内。这些可吸入性颗粒物进入人体呼吸道后会刺激黏膜,进而损伤肺部,导致人体呼吸系统疾病,极容易诱发或者加重各种疾病。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由高密度的细小水滴形成的浓雾里还含有一些酸、碱、盐、胺、苯以及病源微生物等有害物质。

  ———— 专家支招 ————

  气象专家:及时发出预警,做好大雾监测预报工作

  多日的大雾天气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表示,此次大雾天气给我国带来的主要影响首先是对交通、航运影响较大,部分高速通行因此受阻。另外大雾天气时大气层结比较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容易造成高污染状况,对于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不过污染物本身在大雾形成过程中也是关键因素,比如气溶胶粒子可以作为雾的凝结核,使雾更浓。另外,大雾可能会给电力设施造成污闪。针对此次大雾天气,中央气象台及时发出了预警,及时做好大雾监测预报工作。

  交通专家:统筹建立协调机制和应急预案

  针对此次持续大雾天气,气象、交通、交警、消防、清障、救护等部门应统筹建立协调机制和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主要职责与界面衔接。气象部门要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公路部门加强监控与巡视,做好交通控制、疏导、绕行等方案,细化监控、路政、收费、监控等部门工作;交警要加强路上巡逻,与公路部门加强信息沟通。在信息发布方面,要做到多方式、多渠道的及时发布与更新。同时,要加强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高雾天在途车辆的安全保障水平。要加强有关标准规范的制定,为规范雾天交通管理和促进好经验、好做法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而我们在雾天驾车出行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严控车速、加大车距、正确使用灯光、保持视线清洁、注意停车安全、勤鸣喇叭。

  医学专家:下雾时需防呼吸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突发

  在大雾的天气里,市民应尽量减少在户外逗留的时间。雾天心脑血管病人不宜做运动,尽量减少外出,避免活动时增加耗氧量和冷空气刺激。出门时最好戴上薄口罩,外出回来后应该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用帽子把耳朵遮住以免冻伤长冻疮。坚持每天用温水洗眼、鼻腔两次以上,可有效降低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可能。另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大雾天也要适时开窗通风,以保证居室空气清新,时间应安排在午后雾散之时。饮食上应多注意清淡,可适当多些摄取豆腐和牛奶,大雾天还容易诱发关节炎,因而要多穿衣服,注意防潮保暖。务必做好主动防护措施。

  ■延伸阅读

  雾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载体

  雾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如此多的不便,还对健康有着隐藏的威胁,那么雾就没有一点好处吗?答案是否定的。雾作为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属于自然规律的一种形式,在某些相对的时间环境里,它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载体。在内陆,雾的出现对减轻作物干旱还是有一定好处的,秋冬季夜间有雾可以减缓地面温度下降,减免霜冻发生。另外,“高山出名茶”主要是因高山云雾多,气温变化和缓,使茶叶生长变慢,人们能够及时采摘,故叶嫩且色清味醇。当然,多云雾的湿润遮荫气候同时也有利于生长许多名贵的中草药材;许多自然云雾奇观还成为了独特的旅游资源。(实习生 徐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慧】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