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甘肃校车事故幼儿园董事长弟弟称超载只是罚款(2)

2011年11月22日 00:48 来源:央视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黄园长:

  主要就是跟孩子多交流,抱抱摸摸,让孩子跟老师先亲近起来。

  字幕提示:事故现场资料

  解说:

  目前国家安检总局、公安部、教育部组成的工作组已赶赴现场,指导地方做好伤员救治、善后处置和事故查处等有关工作。甘肃省也成立专门机构对事故进行全面调查,同时启动问责机制,证明县政府分管领导和县教育局以及交警支队主要领导已被停职接受调查。自卸车驾驶员樊军刚和原小博士幼儿园董事长李军刚分别涉嫌交通事故肇事罪和重大责任事故罪被刑事拘留。

  目前最租用原小博士幼儿园的校址开展教学工作只是临时的,未来幼儿园将在榆林子镇的东街兴建一个占地15亩的新校园。

  黄园长:

  这是一个过渡园,我们在这个地方算过渡一下,我们的新幼儿园马上要开始动工了。

  字幕提示:

  据了解,榆林子镇幼儿园新园计划明年秋季建成投入使用。

  白岩松:

  在事情发生了之后,我们很多人都在等待着处理的结果。但是当处理的结果真的出来了之后,我们好像依然没有觉得怎么样能够平复我们内心的这种伤痛,心里空落落的。你想想该抓的抓了,校车也停了,而且民办的幼儿园也变成公办的幼儿园了,将来也列出一个宏伟的计划,包括当地也把明年公车的指标给废了,说都要去买标准化的校车。但这一切我们都会思考很多很多的问号,比如这说是治标还是治本呢?另外这是在庆阳包括在正宁县这个地方采取的措施,全国其他地方会跟进吗?这样的这种事故会不会再次发生呢?我们第一个要发出的问号就是,火车不开是最安全的,但是火车能不开吗?同样的道理,校车不开可能是最安全的,但是能不开吗?我们先回到一组数字上,看看复课的这批孩子。原来这个幼儿园一共有孩子是737名,因为遇难跟受伤住院62名,现在要解决上幼儿园问题的孩子一共有675名,当地12所小学开设了18个学前班,提前等于就把这批幼儿接走了,335名上学前班了,等于也有地方安置了。还有40名不在榆林子镇的幼儿被安排在本乡镇就近入学。另外还有95名还没有报道注册。记者去了解了一下,这95名里头有的是家长担心孩子心理受不了,说再缓一段吧。还有一些就是都是留守儿童,就是他们的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在带着孩子,“咵”校车停了,他们没法送孩子,所以只能放在家里。但这是一个现实,就摆放在这里,我们必须面对这个现实。但接下来我们要思考这个校车要停多久呢?将来如何能够有不超载的校车能迅速地去建设起来吗?

  列出的是一个很宏伟的计划,我们不妨也可以去看一下。比如说,整个正宁县所在的庆阳市要投资很多很多钱,咱都不说了,要建幼儿园200所以上,然后使全市的公办幼儿园比例达到80%以上,幼儿入园率达到85%以上。好了,这毕竟是付出21个人生命的代价,其中是19个孩子的代价列出一个尚是规划的蓝图。那好了,它能不能真的变现呢?另外,其他的地方没有受到这么大的刺激,是否也会受这件事情的影响,也能拿出一个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案呢?现在这一切我们都不得而知。

  第二个我们要提出的问号就是,民办是这个事故真正的原因吗?其实过去这个镇子上有公立的幼儿园,但是被民办幼儿园给挤黄了,可是那个民办的幼儿园又被现在出事的这个民办幼儿园又给挤黄了,原因是这个民办幼儿园过去出现过校车的事故。但是现在的这个幼儿园由于提供校车反而成了他能够挤垮公立幼儿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他的校车是超载的,为什么?他的经费不足,之前媒体报道他们向当地政府已经打了报告,说要帮助解决校车的问题,帮助增加投入,因为他们已经扛不住了。媒体报道当时政府也说情况属实,但是后来都不了了之了,现在快速的处理了,把它由民办改成公办,这是没办法的,因为他的园长都被抓起来了。但这是问题的真正所在吗?是不是公办就不会出事呢?过去几年我们报道校车事故的也有很多公办。

  在这一点上,我倒看到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的秘书长施进军说的,“民办教育不是洪水猛兽,跟公办教育一样具有公益性性质,政府需要更加关注民办教育发展,要引导他们规范办学,扶持他们提升质量,并且给予他们与公办学校相同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共同提高民办学校老师的待遇,这样才会让民办学校更安全,让孩子们健康成长更有保障。”这次把民办变成政府组建是没办法,因为他的园长抓起来了,但是不能把棒子就打在“民办”这两个字上,因为毕竟现在从中央政府也提出要多种形式去办学,这是我们提出的第二个问号。

  那接下来我们当然就要去关注,这个校车一直在我们的监管的眼皮子底下跑,怎么到了出事之后才突然意识到问题这么大了,接着往下看。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峥】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