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东莞卫生局接受访谈 多数回答被认为“避重就轻”

2011年12月23日 14:23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昨日上午,由东莞市卫生局副局长林卫平带队,协同市卫生局医政、疾控等七个部门的负责人做客“莞香花开”微访谈,回答网友对“未来5年路 东莞怎么走”部门领导系列微访谈的提问。这是继前两周公安局和交通局亮相微访谈后的第三站微访谈。医疗问题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网友提出了153个问题,卫生部门对其中的30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但让网友失望的是,现场多次出现“派人去看看”、“正在处理当中”的回复,有网友在接受电视台的采访时直言,卫生部门的回答是“避重就轻”。

  查处多起商业贿赂案件

  医生开药拿回扣是市民深恶痛绝的现象,网友“烦了丫”问到:“医生拿着用药提成,是否还能一心只为市民健康着想?卫生局对这灰色链条做了哪些工作?”

  东莞市卫生局法制监察科科长罗小勇表示,这个问题比较敏感,也是社会和人民群众比较关心的问题,卫生部门一直以来也对医生用药问题进行监控和管理:一是通过制度和监督,建立一种比较完善的制度来约束医生,卫生局也制定了廉政廉医30条,省厅对于红包提成有明确的规定,也有一个实施办法;二是卫生局每个月对医生进行医德考评,发现有提成或者收红包回扣之类的,要入医德考评档案;三是“阳光用药”管理,每一个医生的用药,每一个品种,都要进行监控,对发现处方不正常,例如说开的处方比较大,或者是用药比较多的,会及时警示,如果是对于某种药品超量或者是不正常的增长,医院也会禁止采购。

  罗小勇称,近几年东莞查处过商业贿赂案件,“例如,清溪医院原来的院长,还有一个药库管理员,塘厦医院原来的两个院长也受到了处罚,凤岗医院也有一个科室的医生因为商业贿赂受到了处罚,我们的治理力度一直在加大。”

  在昨日的访谈中,卫生部门透露,广东省政府法制办公布了《广东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草案)》,并公开征求公众意见。草案中规定,地级以上市都要设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这将有效推动东莞医疗调解的进步。

  官员称找熟人看病是“习惯”

  在昨日的微访谈中,卫生部门的应对显得“青涩”,因为数据准备不够充分,还有数次工作人员递上小纸条的情况。

  访谈伊始,东莞市卫生局就遇到了一个让他们很尴尬的问题,网友@SKY_bruise提问说:“卫生局好像没有什么存在感啊,是不是应该走出局里,多做点社会实事?还有现在医院给人的印象十分差,不是关键时候一般不去医院,据说坑蒙拐骗医院样样精通,打工仔小病自己治,大病拖着治,什么时候能让医院回到为人民服务这个起点?”

  对此问题,林卫平并未给出正面回答,而是肯定了卫生部门的工作,表示坑蒙拐骗的都是非正当的医院,并感谢网友对卫生部门进行有效监督,使以后的工作更加规范。

  此后,还有一个问题让卫生部门更为尴尬。

  网友@肖肖女提问称,“有网站曾调查,有八成患者就医要找熟人,害怕大处方、态度差。想问下卫生局的领导,你们的亲朋好友看病也会找你们介绍熟人吗?怎么看这种现象?这种医患关系正常吗?东莞要怎么改善这种医患矛盾?”

  接连的几个疑问,让现场卫生部门的负责人面面相觑,一度无人应答。

  医政科科长周子权解释称,“看病找熟人,找人介绍医生,这应该是东莞的一种习惯,从很早就有了,应该不奇怪吧。”现场有记者追问 ,“卫生局领导的亲朋好友看病是否也会找熟人呢?”对此,卫生部门并未给出明确答复,只是称,“卫生局的行政管理人员跟医院打交道多,自然成了熟人,他们去看病找熟人也很正常。”

  工作人员赞“社区看病方便又便宜”

  在回答了7个问题后,主持人选择了一位名为“@东莞才子”网友的问题。这名网友在提问中,先是对东莞社区卫生工作大为赞赏,表示“参保人看病现场可报销七成,看日常多发病,本人只要10多元,社区看病方便又便宜了”,继而询问“卫生局在提高社区医生素质方面会什么计划?”

  对于这一问题,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作了详尽回答。

  但随后,记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这名网友原来是东莞市卫生局新闻助理吴宗才,微博注册邮箱是其工作单位和姓名的缩写,平时用来发布新闻稿件。此外,按照规定,公务员使用社保金卡在社区就诊时,不能在社区报销,只能用卡内余额支付,赞扬的情况其“本人”应该不能享受。

  此外,昨天在场媒体也留意到,此前有网友留言提出的部分敏感问题在提问页面没有出现,而通览整个网页记录,也没有再找到该问题。是否“微访谈”的问题经过筛选?对此,在场的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绝对不会删除问题。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