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一年效益显现 缺水形势仍不容乐观

2015年12月06日 10:32 来源:央广网 参与互动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北京,长期以来,北京市以年均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支撑了年均36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而在“南水”没有进京之前,北京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00立方米。即便是这样的用水量,北京也是在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才勉强保证的。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日前通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一年后的情况,南水北调的进京无疑为北京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压力,可是究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北京发挥了什么效益?地下水生态环境是否有所改善?水质问题到底有没有保障?缺水问题是否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截至12月4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分水水量21.7亿立方米,工程运行安全平稳,水质稳定达标,提高了沿线城市的供水保证率,其中向北京市输水8.22亿立方米,天津市输水3.73亿立方米,河北省输水1.25亿立方米,河南省输水8.47亿立方米。在北京,南水北调来水基本覆盖中心城区、丰台河西地区及大兴、门头沟等新城。北京市丰台、大兴一些居民,常年使用的是地下水,水质偏硬,水烧开后有明显的水垢,江水进京以后,这些地区最先改用南水北调的水,居民自来水使用感官有了明显改善。住在郭公庄幸福家园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她是2014年底搬过来的,那时候的自来水水碱很多,水壶用过一阵就全是水垢,远不如现在的水质量好。

  在天津,南水北调供水区域覆盖中心城区、环城四区、静海区和滨海新区部分地区,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超过常住人口数量一半的天津居民从中受益,较好地满足了城市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天津河西区市民吴卿田给“长江水”点了赞:“口感好、水质好,也清亮。”

  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供水目标涵盖南阳、漯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濮阳和邓州市,受益人口达1400多万人,在许昌居住的陈爱平反映,明显的变化就是以前总觉得有水锈,现在没了。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一年,居民用水质量、缺水态势、以及生态环境都有了明显改善,通水效益逐渐显现,但这并不意味这京津这一常年缺水的地方就高枕无忧,缺水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北京市南水北调办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北京本地多年平均水资源和外调水资源的总量仅为31亿立方米,而2014年用水量达到37.5亿立方米,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人均水资源量仍仅有150立方米左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缺水警戒线。同时,北京市人口总量仍在增长,水资源紧张的局面依然严峻。为保证首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增加外调水量。

  北京的缺水不是一天两天了,过去几年靠常年超采地下水维持,而超采地下水使生态环境受到极大影响,中线工程通水以后,北京向运行中的地下水水源地补充南水,重点回补了多年来超采严重的密云、怀柔、顺义水源地,遏制了地下水水位的下降趋势。到今年9月,16年来地下水水位首次出现了回升。但是要彻底回补北京的地下水缺口,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北京市南水北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和1980年相比,地下水的储量大概减少了90多亿吨。90多亿吨是什么概念?北京所有市民一滴水都不用,不吃不喝,不洗澡也不洗车,大概5年能省下来的量。最关键的是,把水抽上来很容易,但是生态一旦破坏了再想补回去就非常难。北京之所以通过潮白河往下补水,就是利用其下渗功能,不会对生态造成破坏。

  而对于天津来说,天津市重新划定地下水禁采区和限采区区域范围,要求引江通水后更加严格管理地下水。一年多来,加快了滨海新区、环城四区地下水水源转换工作,目前天津城市生活用水的缺口已经有了保障,但是农业和生产用水以及环境用水的缺口还较为紧张。天津市南水北调办总工程师赵考生指出,引江通水后一段时期,天津的城市生产生活用水将有所改观,但农业和生产用水依然缺乏,水资源状况不容乐观。南水北调通水之前,城市挤占了一部分农业和生产的用水。赵考生说,南水北调通水以后,水量上丰富了,原先想改善水源条件不具备:“想改善,没有水”。

  因此,即便有了南水北调的水,节水措施依然要严格执行,按照水利部组织编制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利专项规划》,京津冀将构建水资源统一调配管理平台,实行水量联合调度。到2020年区域水资源超载局面得到基本控制,地下水基本实现采补平衡。

  很多生活在北京的朋友们心目中,我们每天用的水是用水的小出口,工商农业、景观等用水才是大头,说到节水似乎与我们关系不是那么的大,而来自北京水务局的资料显示,北京人的生活用水从2000年的13亿立方米增加到2013年的16.3亿立方米,占比达44.8%,近年来年均刚性增长3000万-4000万立方米,是首都水资源最大缺口。

  比缺水更让人感到忧虑的是生活在北京的我们面对水危机普遍不敏感,我们真的应该认清北京面临的现实:地表水资源量锐减;现有的地下水源地可开采量衰减;可供规模开采的新水源已经难以找到;气候变化等不确定因素等等,北京水资源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水资源短缺仍将是首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第一制约因素。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养成文明节水的生活方式,“节水光荣、浪费可耻”。(记者满朝旭 贾立梁)

【编辑:何敏】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