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老年宜居环境蓝皮书:我国失能老年人口超4000万

2016年02月24日 16:00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 

  首部老年宜居环境蓝皮书发布

  我国失能老年人口突破4000万

  今天上午,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中国老年宜居环境发展报告(2015)》,这是我国首部老年宜居环境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党俊武表示,目前我国高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500万,失能老年人口规模突破了4000万,土地成了老年宜居建设的最大瓶颈。

  问题一

  老人住房适老程度低

  社区户外环境欠佳

  社区宜居环境是老年宜居的微观基础,该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城市社区适老化建设存在四大问题,包括老年人住房内普遍缺乏必要的适老设计及无障碍设施,而且室内外环境因素也成了导致老年人发生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老人上下楼难,出行不便问题突出;社区户外环境适老性欠佳,有不少老旧小区户外活动场地及休憩设施非常匮乏;城镇社区由于用地紧张,缺乏统筹规划,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配套、不适用、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

  调查显示,城市中有79.2%的老年人居住在没有电梯的老旧楼房里,而从老年人的主观感受来看,老年人自认为社区服务设施齐全的占34.6%,公共服务完善的占39.4%。同时,2013年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天津大学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12座大中城市100个典型社区开展的调查显示,有66.2%的城市老人曾在家中发生意外伤害,厨房和卫生间是意外伤害最易发生的地点,占全部在宅意外伤害的75.4%。

  问题二

  适老交通建设不足

  老年代步车危险大

  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显示,82%的老年人出行距离在五公里以内,平均出行距离4.02公里,仅为工作者的一半。在出行时间上,大多数老年人会在上午8点之前出行进行每日的休闲锻炼,12.5%和24.1%的老年人选择在上午7点以前和10点以后出行,且老年人平均出行时耗较短,每次出行平均时间13分钟。在出行目的方面,北京老人中生活出行占85%,接送人占5%,大多数老人几乎每天都要为购物出行,同时,老人看病求医的频率也相对较高,平均1.3次/月。

  但是相比养老产业、设施项目,目前的适老交通服务明显不足。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段进宇在《城市交通适老问题研究》专题中提出,我国城市整体步行环境差、非机动车相关的设施、法律的缺乏以及公交服务适老性差是造成我国目前老年人出行问题最重要的三个原因。

  其中,特别是目前我国法律对非机动车的规定有很大缺位,而与打着“老年代步车”名号的超标电动车与老人关系密切却危险性较高,一方面由于我国非机动车设施不足,使得代步车从性能和道路使用上均向机动车靠拢,但又未达到机动车的性能、安全要求;另一方面在处罚方面,由于非机动车没有牌照,一旦发生事故,处理起来又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问题三

  宜居项目规划建设

  尚待标准化系统化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表示,目前我国老年宜居项目主要有四种建设类型:社区配建养老产品,新建综合性养老社区,既有社区中插建、改建养老服务设施以及将闲置建筑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其中,与医疗资源结合、与旅游资源结合、与养老保险产品结合是目前几类典型的开发模式。

  周燕珉表示,未来随着养老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大城市将迎来养老居住产品市场化建设高峰,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将更加凸显,同时,老年宜居项目类型应根据需求进一步细分,项目建设开始从“求量”到“重质”转变。

  本报记者 兰洁 J235

【编辑:王忠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