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泥脚板代表”谈脱贫:让官员富人与贫困户“一对一”

2016年03月03日 15: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3月3日电 题:“泥脚板代表”谈脱贫:让官员富人与贫困户“一对一”

  中新社记者 张素

  穿着深色西装,来自湖南湘西农村的全国人大代表向平华更显肤色黝黑。“黑脸”,被他视作常年在田间地埂跑出的“勋章”。

  48岁的向平华现任湖南省慈利县龙潭河镇党工委书记,已有近20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他常说,“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当选为人大代表,必须关注农村和农民”。

  在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中,有一批是向平华这样的农民“代言人”。在外界看来,他们拿出的建议通常是用脚板跑出来的,还带着新鲜“泥土味”,因而称其为“泥脚板代表”。

  今年是向平华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九年,此前他提出的不少建议直接推动相关惠民政策的调整。3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他带着浓厚乡音说,临行前乡亲还在问“门口的公路能不能加宽”、“垮掉的河堤啥时候能修好”。

  这些民众心声都被向平华写入今年的十余份建议。在他看来,“开山铺路、遇水搭桥”恰是精准扶贫的第一步。

  湖南的高速铁路通车里程位居中国之首,京港高铁、沪昆高铁、京贵高铁、渝长高铁等干线铁路在此交错成网。但在向平华的家乡,“别说是高铁,有的地方连泥巴路都不通”。

  向平华说,修路费用高昂,村里拿不出,上级规划均摊到各村也是杯水车薪。他呼吁国家优先给老少边穷地区修路,让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民众也能享受改革开放的红利。

  向平华认为精准扶贫的第二步是让农民“搬得动、住得稳、富得了、富得久”,为此必须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在他长期工作过的慈利县零溪镇象鼻嘴村,曾有一次“产业结构调整”——种柑橘。“一开始还需要动员,后来大家看到能赚钱,都主动要种了。”他笑眯眯地说,村里现有4个柑橘园艺场,每年纯收入20万元人民币。

  在中国官方的表述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与村民自治组织制度相交织,构成了中国农村治理的基本框架。官方新印发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强调,要“确保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本集体所有成员,进一步发挥集体经济优越性”。

  向平华坦言,当前开展农村集体经济仍有阻碍,主要包括“没有意识,没有技术,没有经验,没有资金”。在他身边,有制作坛子菜却找不到销售网络的兄弟,有想精加工大米却缺少“第一桶金”的老乡,有创业积极性高涨但筹不到贷款的后生。

  向平华建议形成“联系人”机制,让官员及富人能够与贫困农民“一对一”,“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扶贫也要每一个人承担起来,培养贫困户的造血功能”。

  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加快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各部委相继表态,湖南省也提出“今年脱贫目标100万人以上”。

  “新一轮脱贫攻坚已显露曙光。‘精准扶贫’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时提出的,湘西人更有信心早日脱贫致富。”向平华说,“现在需要注意的就是‘事情要有人做,贫困户要有人扶’”。(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