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揭秘“嫦娥五号”

2016年03月04日 11: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嫦娥五号预计2017年前后发射  来源:央视新闻

  中新社北京3月4日电 题:“敢向蟾宫折桂枝”——中国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揭秘“嫦娥五号”

  中新社记者 张素

  “2016年中国探月工程有三大标志性任务。首先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其次是探测器系统完成总装及测试工作,第三就是测控系统构建成测控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探月三期总设计师胡浩4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探月工程采取“绕”、“落”、“回”三步走,探月三期任务从2011年1月开启,旨在实现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并返回地球,计划在2017年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嫦娥五号”卫星。

  “从方案到攻关,都是我们的自主创新。现在已经进入三期工程最关键的阶段,前期技术得到了检验,现在准备上天。”胡浩说。

  外界猜测着“嫦娥五号”是何“花容月貌”。胡浩回答,由轨道器、上升器、着陆器和返回器“串”在一起,从发射到返回的近一个月时间里,四器将经历一次对接、多次分离,设计相当精妙复杂。

  他特别提到,这次没有类似于探月工程二期时使用的“玉兔号”月球车。着陆器的可移动范围虽然较小,但“它”将挥舞着机械臂采挖月壤。

  尽管中国已有“嫦娥一号”成功绕月、“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嫦娥五号”探路者成功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的成绩,但想“蟾宫折桂”实非易事。月球取样返回是对航天器研制、运载、发射、测控、地面各系统综合能力的综合检阅,目前仅有美国和前苏联实现。

  技术难在哪里?胡浩脱口而出,比如月表采样封装系统,“如何挖掘、如何转移、如何封装,都有技术瓶颈”;比如月球表面起飞,“在地球表面发射火箭已经很复杂”;比如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月球远,探测器小,远距离小目标对接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自主”。

  何况对于这次任务来说,几乎一切都是新的。新的探测器、新的火箭、新的发射场,任何环节的不确定性都对整个进程影响深远。胡浩说,2015年底特意在新建成的海南文昌发射场举行一次合练来适应环境、磨合接口、演练程序。

  2016年,新的火箭“首飞”,新的发射场“正式亮相”。2017年,中国“嫦娥”再奔月。人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更遥远的计划。

  “通过无人探测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只是目前的运载火箭想要送人还‘力不从心’。”胡浩透露,中国航天部门正在对“载人登月”进行组织论证。在他看来,无论是出于中华文化对于月球的向往,还是鉴于月球独特的资源环境及其利用价值,中国人都应尽快登上月球。

  眼下,胡浩必须要从繁重的探月工程里抽身,履行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这些年来,他曾建议加快制定航天法、加大航天事业核心开发等。今年他参加了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执法检查,“法律很好,但落实到基层尚存在很多顾虑,所以一定要配合出台条例、细则等”。

  这也让他想到探月工程的经济效益,“通过重大专项工程的实施,凝结一大批新技术和新成果,尽管未必直接产生经济效应,但一定会拉动经济效应”。胡浩坦言,受制于现行的资产评估制度、保密程序、人员精力等,仍有大量的航天技术“沉睡”。

  相关部门为此已开始行动,“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四号”拟于2018年发射,探月工程将以此为试点探索引入社会资本的新模式,鼓励科技人员及科研单位参与进来。胡浩还对中新社记者透露,“嫦娥五号”选用了香港理工大学研制的采样机构。

  胡浩办公室的墙上已换上新的巨幅进度表。“追求上天的过程,实际是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民族活力的过程,所以要让大家敢想、敢做。”他说,航天的魅力恰恰在于克服挑战所带来的荣誉感。

  记者注意到,桌上摆放的月球仪还未来得及更新——不久前,“嫦娥三号”着陆区的月球地理实体已被国际正式命名为“广寒宫”等。胡浩的目光则对准了距离虹湾地区不远处的一片区域,那里将成为中国探月下一次“圆梦”的地方。(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