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一个小山村的自救之路:与其唱彻乡愁 何不坐言起行

2016年05月04日 13:17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 

  当故乡的美好只能活在记忆中,是兀自嗟叹、唱彻乡愁,还是坐言起行、用双手重建家园?面对凋敝的故乡,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镇赫山村俞仓塆的年轻人,选择了后者。今年过年期间,这些年轻人自发组织起来,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复兴俞仓塆”活动。

故乡,难以归去的梦魇

  身在异乡,周黎明经常会做一个奇怪的梦:自己在门上塘边,望着远处的山脉,用力嘶喊,却怎么也喊不出声……28岁的周黎明在广东一家鞋厂打工,他的老家远在千里之外,是一个名叫俞仓塆的村塆。

  俞仓塆有一个小池塘,就是周黎明梦中的门上塘。这里曾是村塆的水源地,也承载着他儿时的欢乐:夏天在塘里游泳摸鱼,冬天在岸边围着篝火游戏。如今,门上塘已经被污染吞噬:四周堆满了垃圾,水面上浮着一层黑色的油膜,远远地便能闻到一股恶臭。

  门上塘如此,村里其他地方也好不到哪里去。俞仓塆这个地处浠水县边缘的村塆,曾是一派炊烟袅袅、田野绿洲的景象。而今,田边路旁到处散落着饮料瓶、一次性碗筷和建筑垃圾等,穿村而过的小渠里满是五颜六色的塑料袋,村塆后面的小树林里,长期无人清理的生活垃圾堆成了小山。

  和许多村庄一样,俞仓塆的年轻人大部分已去城市工作、求学,村塆里“人走房空”现象愈演愈烈,人口空心化逐渐导致土地荒芜、村容变差、基础设施失修。

  俞仓塆的房子,大部分是两层小楼,外墙镶着白色瓷砖,在夕阳下闪闪发光。但屋里都空空荡荡,几乎没什么家具,大门紧锁,从窗户能瞥见墙上落寞的对联。村庄背面,坑洼不平的黄泥路上积水成窝,枯黄的杂草在砖缝里飘摇,几间废弃的房屋已经倒塌。

  乡村的变化不只是表面,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32岁的周亮是一名长途货车司机,经常开着大货车在全国各地跑,平日里难得回趟家。让周亮遗憾的是,村里和他年龄相仿的小伙伴多在外地打工,原来熟悉的乡里乡亲,如今乡音渐淡、乡情渐疏。

  年轻人奋起

  眼看着村塆日渐凋敝,常年打工在外的年轻人开始寻求一些改变。他们先是建了一个微信群,取名“复兴俞仓塆”。有了互联网的便利,散落在各地的俞仓塆后生们逐渐聚拢在一起。

  像许多地方的青年一样,俞仓塆的年轻人每年回乡也是感伤不已。但在“复兴俞仓塆”的微信群里,几年间,叹息之情逐渐变成了实干之言,东一句、西一句,闲谈之中“与其唱彻乡愁,何不坐言起行”成为大家的共识。

  终于,在今年春节期间,这些年轻人行动起来。

  大年初三(2月10日)晚,陈亚军、周佳、周将、周黎明以及周玉峰等五位“后生”在一起聊天时,不知谁说了句:“我们几个年轻人凑点钱,把塆里改造改造。”一句不经意的话,道出了几位年轻人共同的心声。当晚,他们聊至深夜,谈到了如何筹钱,如何建设,以及乡村未来的样子。

  第二天晚上,第一轮募集开始了。周玉峰从县城买来一只山羊,在门上塘边一片开阔地架起支架,做烤全羊,办篝火晚会,热闹的场面吸引了村里很多青年。酒过三巡,话题也扯开了。众筹村庄建设资金的设想得到了一致认可。不到两个小时,众筹资金达到7万多元。

  当筹集资金明细表用大红纸写出来,贴在村塆的路边后,引发了更大的轰动。“一开始限定只有45岁以下的参与众筹。”周玉峰说,可村里的一些老人听说以后,也找到他,表示愿意出钱。

  61岁的周成远患有癌症,每天都得吃药,隔段时间还要住院,听说村里年轻人正在筹钱建设家乡,他毫不犹豫地找到周玉峰,掏出5000元,要求“入伙”。“我都黄土掩脖子的人了,老伴儿去年也得癌症死了,给我触动很大。”周成远说,自己的后辈早已搬离俞仓塆,他不想让村塆的后代也生活在这种环境里。

  复兴俞仓塆大会

  2月15日,正月初八,夜幕初垂,一股凉意弥漫大山之中,乡间小路从山腰延伸出去,盏盏路灯在雨雾中透出暖黄色光晕。俞仓塆村口一栋二层小楼的堂屋里挤满了人,大伙儿有的站着,有的蹲着,有的干脆铺上一张报纸席地而坐。他们正在这里召开“复兴俞仓塆”会议,到这一天,大会已经连续召开了五个晚上。经过了前几日的策划和筹款,当天的会议议程进入了更具体、更深入的环节。

  会议一开始,38岁的主持人周玉峰首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这种状态延续下去,不出二十年,我们的老屋就会变成废墟,祖坟山就会变成蛇鼠的巢穴,俞仓塆这个名字将彻底消失在历史中。如果那时我们还健在,谁不痛心疾首?”话音刚落,顿时响起一阵掌声,就连躲在角落里埋头按手机的几位,也窜起身来鼓掌。周玉峰宣布,当晚第一个议题是成立理事会,负责带领乡亲募集资金,改造村塆。

  这时,在地上盘腿而坐,抽着旱烟的周宏章突然站起来:“我看这个理事会,村民小组组长牵头就行。”不料一旁的小组长陈火营接过话去:“我看还是年轻人来吧,我确实没这个能力,体力精力也都跟不上了。”陈火营的话让周宏章生气,会场内甚至还爆发了老辈与后生间言辞激烈的交锋。

  待混乱平息,坐在一旁的周源站起身,拍了下桌子,但响声不大:“大家信得过的话,这事儿我来主持。”这个带着黑框眼镜的男人,今年40岁,曾是村里民办学校的教师,前些年被解聘后也加入了南下打工大军。

  “我同意!”“源儿行!”在几位大妈的带领下,众人齐刷刷地举起了手。这时,周玉峰紧绷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那好,第一个议题就通过了。下面请周源讲几句吧?”

  周源推了推眼镜,略显羞涩地说:“既然大家信得过,我一定好好干。至于为什么想做这事,我给大家读一段以前写的日记。”说罢,周源从裤带里掏出手机,像在课堂上朗读课文一样,读了起来:“农村是我和兄弟姐妹的胎记,我们的视野,我们的口音,我们的未来,无论巨细都已被深深烙印。我们拔脚洗泥走向城市,不是为了逃离和背叛,而是为了更荣耀地回归!”

  显然,会场没几个人听得懂这几句文绉绉的话。周源似乎也意识到了,连忙改口:“大家放心,事情办不成,我把钱原数退还给大家便是了。”

  复兴俞仓塆计划

  理事会人选确定后,周玉峰将筹集到的14万元资金向大家做了详细说明,并介绍了前期讨论的四项改造内容:平整各家门场,清理排水沟,建垃圾收集坑;深挖门上塘、菱角塘,排放污水;深挖坌田造新塘,作为塆里水源地;新修一条宽敞便捷的通村公路。

  “钱上还差了点儿,除了向上级部门寻求支持,我们也要先行动起来。”周玉峰说,“大家再勒勒裤带,把抽烟、喝酒、摸牌的钱再挤点出来。”

  这时,周鹏缓缓走入人群中:“我前面捐过了,这次代表我妈捐1000元吧,她虽不是年轻人,也是俞仓塆的人。”周鹏的父亲五年前因患癌症过世,当时只有40多岁。父亲的突然离世给了他沉重一击,那以后,他话也少了,也更喜欢独处。不过,这次从一开始他便主动站出来,与几个小伙伴商量着如何改造村庄。

  大家还没回过神,周亮就扯着嗓门喊道:“我第二个,1000元,现在回家拿票子。”说完扭头就走。这时,一位中年妇女也站了出来:“这是我孙子的5000元压岁钱,你们别嫌少啊。”

  “我1000”“我500”“我300”……不多时,众筹金额就超过了15万元。村民的热情引起了镇政府与村两委的关注。村委会表示要给俞仓塆栽200株桂花树,镇里也承诺协调10万元项目资金。

  2月17日,又是一个晴天。俞仓塆人行动起来了,家家户户出工出力,开塘放水,晒泥清淤,伐荆斩棘,以启山林。经过三天的连续劳作,遍布房前屋后的灌木和杂草被基本清除,污水横流的池塘也被清理干净。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村民们挖开塘埂,排出污水晒泥,并将晒干的塘泥挖出送往田畈内肥田。在改造的过程中,大家达成了共识:树木和水塘是村庄灵气之所在,亦是调节流域气候之所需,因此,塘埂不用水泥硬化,而是保持原貌,保留其水生态自我调节、自我恢复的功能。

  两台大型挖掘机已经开进塆前坌田,捞泥堆岸,准备把这里开辟成一个大水塘。在施工现场,周玉锋表示,几天后,这里的坝体将会合围,并形成塆里最大的池塘,日后这里便是村民集体取水的地方。

  周源说,村民首先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清污和改造,接下来,在县乡规划部门指导下,进行景观池塘、水源池以及村庄道路建设,逐步实施沼气池改造、精细化养殖、生态林培育等工作,力争让俞仓塆成为托得住乡愁的美丽村庄。(半月谈记者 徐海波)

【编辑:叶攀】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