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高考作文莫让考生想象在香吻与巴掌间折翅

2016年06月08日 16:03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 

  □何龙

  今年高考全国卷I的作文是评议一幅漫画。漫画里有4个人物:手举100分和61分的人脸上都有一个唇印,手举55分和98分的人脸上都有一个掌章。题目要求考生结合漫画的内容和语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漫画本来就具有较大的想象与解读空间,而这一漫画的特别之处在于,获98分的人得到巴掌的待遇,而获61分的人却得到香吻的奖赏。

  正因为罚得古怪奖得神奇,让许多段子手找到了创作机会:“A同学第一次考100分受到了奖励,第二次考98分挨了打;B同学第一次考55分被揍,第二次考61分得到了表扬。”其延伸含意是:“要让领导感觉到你进步了,所以第一次不能做得太好!”“当你们经历过大学生活后,这个题目就会特别好写:小学的我与大学的我。”“河南考生98分一巴掌,北京考生61分一香吻。”……

  这一漫画一般会被理解为家长对子女考试成绩的不同奖惩:香吻代表家长的鼓励,巴掌反映父母的惩罚。作文切入的角度,可以是奖惩教育将带来的不同结果,可以是家爱与家暴的对比,可以是对唯分数论的反思,可以是对教育方式的审视……

  然而给香吻与打巴掌的人一定是家长吗?假如出现下面这样的理解,会被判为跑题吗——

  “有一次考试我考了55分,看到同座考了100分,激动地亲了他一口,结果他打了我一巴掌。后来我同桌看到我考了61分及格了,不挂科了,激动地亲了我一口。我一想上次我亲他被他打了,不行,不能亏!于是,反手就给了他一巴掌!”

  “A君第一季度签单100万亲一下,B君第一季度签单55万一巴掌。A君第二季度签单98万一巴掌,B君第二季度签单61万亲一下。”

  尽管多数人不提倡以高考作文作为冒险式的想象试验,但也难说个别考生会不会有如此的理解和想象。万一出现类似的理解与想象,那么该怎样给分?

  显然,想象空间越大,作文的理解方式就会越多,评分的标准也会越复杂。如果阅卷者把飞鸟般的想象缩窄为井蛙式的想象,给那些不合自己预设想象的作文以低分,那么这样的评分标准呈现的是另一幅漫画——给老实理解者以香吻,给特别想象者以巴掌……

  曾有个“脑筋急转弯”的考题问:“树上有10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了1只,还剩几只?”其“正确”的答案是听到枪响,没被打死的9只鸟都飞走了。

  但这是唯一的“正确”答案吗?当有人反问“打鸟用的是不是无声手枪”、“鸟里有没有聋子”、“打死的鸟是不是挂在树上没掉下来”等问题时,你能说这些想象都毫无道理吗?

  我们的教育习惯于让学生做非此即彼的线性和定向思维,习惯于给固定答案,习惯于把某种权威视为“四海皆准”的衡量标尺……这种教育让学生的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从小就受到阉割和固定,很难成为未来的发明创造者。

  在一项关于2016年高考哪省作文题最“接地气”和最“脑洞大开”的调查中,全国卷I都排在第一,这说明人们大都认可这一颇具想象力的作文题。但开放性的题目还要有开放性的评分标准,否则这种题目就可能让想象力丰富的考生在香吻与巴掌之间折翅。

【编辑:左盛丹】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