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飞天的最前沿

2016年10月17日 17: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 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陈冬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宿东 摄  


视频: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 飞行乘组状态良好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酒泉10月17日电 题:中国飞天的最前沿

  中新社记者 张素

  人类飞天是科技水平的集大成。17日发射的中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以及即将开展的试/实验里,更蕴含着虚拟现实、脑机交互等前沿科技。

  戴上头盔“看”太空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训练模拟器研究室内,已有三台“大家伙”:空间实验室组合体训练模拟器、固定基全任务飞行训练模拟器、手控交会对接训练模拟器。航天员上天前可以通过它们熟悉飞行器。

  三台模拟器在“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任务时期就已发挥重要作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训练模拟器研究室主任晁建刚说,针对“神舟十一号”任务特点,模拟器已更新换代、精益求精。

  晁建刚说,组合体训练模拟器与空间实验室几乎完全一致,并具有工程验证功能,执行“神舟十一号”任务的两名航天员曾在里面连续生活了多天。训练期间,教员还可将一些故障的程序逻辑投入模拟器,给航天员“出难题”。

  模拟器无法实现“视觉”仿真,工程师与航天员就一起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出一套设备。晁建刚说,航天员可以戴上头盔,提前领略太空旅行;一旦执行任务时出现异常,地面人员也可利用装置还原场景,为航天员出谋划策。

  意念拼出“大家好”

  在轨试/实验中有一项“脑机交互技术在轨适用性验证实验”。如果顺利,这将是全球首次获取航天员在空间飞行中脑机交互生理特征的变化情况,初步验证意念控制在航天任务中的可行性。

  脑机交互,是指在大脑和外在机器之间建立联系通道。通过安装在头皮上的物理检测装置,检测到人类神经元活动,对所获信号进行解码,解读出人体运动意图信息。再将信息再进行编码,就可以控制相应的设备或人类肢体。

  “我们设计了心感、心动、心答、心语四个环节实验,增加了趣味性和互动性。”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春慧说,类似于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用意念“打”字,航天员也将尝试用意念拼出“大家好”的汉语拼音。

  “未来也许不再需要人去操作键盘,而是脑控、眼控,人与机器人协同探索外太空。”王春慧说。

  中法评估心血管

  在16项试/实验中有一项国际合作项目:失重心血管功能失调中法合作研究。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曲丽娜说,失重环境下,人体心血管功能失调通常在30天达到最高峰。这次两名中国航天员在太空生活33天,是心血管功能研究的最佳周期。

  曲丽娜说,长期以来中法达成协议,拿出资源共同研发,比如中方借用法方的失重飞机做试验,法方免费参与中方的“绿航星际—4人180天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试验”“‘地星’1号—60天﹣6°头低位卧床实验”等项目。

  “这次研究使用的装置是由中法双方共同研制,未来成果也由中法双方共享。”曲丽娜对中新社记者说,根据计划,将实施国际首例在轨人体微血管内皮功能评估研究,首次获得中国飞行中人体超声医学数据。

  “我们还与德国在失重生物节律研究开展了合作。”曲丽娜说,实验室力图通过邀请外资企业交流、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形式,打造开放的平台。(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