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如何应对空气污染红色预警?专家:联防联控

2016年12月16日 11:16 来源:央广网 参与互动 

  如何应对空气污染红色预警?专家:联防联控

  央广网北京12月16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昨天,北京将在重污染天气里实行单双号限行的消息刷爆朋友圈,大家互相提醒着未来几天里哪天不能开车上路。从今天起到21号京津冀及周边区域有可能迎来一次大范围重污染天气,环保部要求各地按照应急预案采取应对措施。北京市表示将于今天晚上8点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这是北京市今年以来首次启动红色预警。

  据了解,这是今年入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重污染天气,持续时间长、范围大、污染程度重。18、19号影响程度最重,北京、石家庄、保定、廊坊、德州、临汾等城市可能出现严重污染,其中23个城市有可能发布红色预警。根据11月最新修订的《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启动重污染红色预警,意味着预测连续4天及以上出现5级重度污染,其中2天达到6级严重污染。单日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500,也要启动红色预警。

  红色预警下,国Ⅰ国Ⅱ排放标准轻型汽油车禁止上路行驶,国Ⅲ及以上排放标准机动车单双号行驶;停止土石方等施工作业;有关工业企业停限产;企事业单位可以根据情况错峰上下班、调休或远程办公;中小学幼儿园采取弹性教学或停课等防护措施,市民要做好健康防护。

  北京市教委随后也发布通知,要求:小学、幼儿园、少年宫及校外教育机构停课,中学实施弹性教学。停课期间,学校要按照“停课不停学”的原则,通过网络、通讯等途径与家长和学生保持联系,提供学习建议;对家中无照看条件,需要送到学校的学生,学校、园所要妥善安排好到校学生的学习、生活,确保有人监管。

  空气污染红色预警,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

  常纪文:预警的分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一级是最严重的,通常称之为红色预警,二级、三级、四级分别是橙色预警、黄色预警和蓝色预警。这次红色预警是国内第三次启动,去年启动过两次,这是今年第一次。

  按照统一的标准,这四级的预警的具体的要求是:空气质量指数日均值,即24小时的均值大于200,没有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时启动蓝色预警;预测空气质量指数日均值每天的平均值大于200,将持续两天及以上,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时则启动黄色预警;如果日均值大于200,将持续三天及以上,或者空气质量指数日均值大于300的情况时启动橙色预警;如果空气质量指数日均值大于200,将持续4天及以上,而且空气质量指数日均值大于300,将持续两天及以上,或者空气质量指数日均值达到500并将持续一天以上时启动红色预警。

  启动红色预警就应该进行联防联控。根据预警,今天大概有20几个城市会按照统一的标准会启动红色预警,采用一些限制甚至禁止的措施。从红色预警的措施来看,以北京市为例,分为健康防护引导措施和倡议性减排措施,以及强制性减排措施。

  健康防护措施主要是针对于人体而言,比如室外执行作业等人员,包括交警等可以采取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中小学、幼儿园采取弹性教学或者停课等防护措施。医疗机构要组织专家开展医疗防护,老人、儿童,即一些特殊人群应该避免户外活动。

  倡议性减排是非强制性的,比如公众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减少机动车出行,包括平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大对施工工地、裸露地面、物料堆放等场所扬尘控制等措施,包括企事业单位可以采取弹性上下班的制度,错峰上下班等。

  强制性减排措施必须是强制性的,比如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建筑垃圾、渣土运输车辆禁止上路行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禁止露天烧烤,包括国Ⅰ国Ⅱ排放标准的汽车禁止上路,包括重型汽车禁止在一定区域内行驶。

  老百姓不用担心这些措施的实施,因为第一,环保部已经给各省市发了文,做出了要求。第二,环保部开出了13个督察组到各个省市督察,各个省市也有自己的督查组,保证这些措施的到位。

  普通市民面对重污染天气,第一,合理安排出行;第二,减少污染物排放。

【编辑:王忠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