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外科学家共同发布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底线”

2017年02月15日 11: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2月15日电 (记者 张素)记者15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由22位科学家组成的人类基因编辑研究委员会发布报告,划定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底线”。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在对促进生命科学研究和维护人类健康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向社会伦理和人类安全提出挑战。为此,美国科学院、美国医学院、英国皇家学会、中国科学院在2015年12月联合召开人类基因编辑峰会,随即成立了人类基因编辑研究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研究员裴端卿是该委员会内唯一来自中国的科学家。他全程参与了长达14个月的报告起草过程。

  报告将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分为基础研究、体细胞和生殖细胞/胚胎基因编辑三部分,分别提出相应的原则。其中,基础研究“可以在现有的管理条例框架下进行,包括在实验室对体细胞、干细胞系和人类胚胎的基因组编辑来进行基础科学研究试验”。

  报告认为,体细胞基因编辑要利用现有的监管体系,将临床试验与治疗限定在诊疗或预防疾病的范围内,要从应用的风险和益处来评价其安全性与有效性,要求“应用前广泛征求大众意见”。

  报告指出,若要开展生殖细胞/胚胎基因编辑临床研究试验,试验目标必须是为治疗或预防严重疾病或严重残疾,并且要在严格监管体系下进行,其应用也被限制在特殊范围内。

  科学家们尤为关注可遗传的生殖基因组编辑。报告强调,“任何可遗传的生殖基因组编辑应在充分的持续的评估和公众参与下进行”。人类基因编辑研究委员会还提出10条标准,首项要求为“缺乏其他可行治疗办法”。

  裴端卿在受访时说,这份报告为进一步发展运用人类基因编辑技术提出系统性、原则性的框架,具有积极意义。他还说,业内充分肯定了中国科学家在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研究的伦理合理性。(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