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从“空白”到“领跑” 中国可燃冰研究的跨越发展

2017年06月22日 22: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6周23万立方米 中国南海可燃冰试采刷新记录  来源:央视新闻

从“空白”到“领跑”中国可燃冰研究的跨越发展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领导介绍可燃冰研究的相关情况 唐贵江 摄

  中新网广州6月22日电 (记者 唐贵江)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位于广州黄埔的研究基地,研究人员22日从冷藏的样品库里拿出一个麻色布袋,小心翼翼地放在一个实验托盘上,工作人员用工具打开布袋,取出一个用银白色箔纸包裹的盒子,里面就是几块不断散发出冷气的石头状可燃冰。

  可燃冰,是甲烷和水分子在低温高压下结合的化合物,科学家们称之为天然气水合物,因形似冰块却能燃烧而得名,是一种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的新型能源;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接替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新型洁净能源之一,美日等世界发达国家均对可燃冰的研究开发高度重视。

记者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基地见到该局自主研发的“海马”号深海机器人模型 唐贵江 摄
记者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基地见到该局自主研发的“海马”号深海机器人模型 唐贵江 摄

  连日来,中国不断刷新海域连续试采天数的纪录,中国的可燃冰研究成果引发了全球的关注。中国地质调查局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平台的最新消息:截至6月21日14时52分,中国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已连续试采达42天,累计产量超过23.5万立方米。

  作为中国开展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最早的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中国的可燃冰勘查、试开采、成藏理论研究及技术装备研发等工作中发挥了骨干作用。22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向媒体开放,揭开了这一中国可燃冰研究“重镇”的神秘面纱。

  “在可燃冰的研究方面,我们经过近20年的追赶,赶上发达国家50年的发展水平,开启了我国利用天然气水合物新能源的序幕,有望重塑世界能源政治格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海域油气资源调查工程首席专家张光学22日在广州这样表示。

图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存放的可燃冰 唐贵江 摄
图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存放的可燃冰 唐贵江 摄

  据悉,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开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工作始于1999年,经历了1999至2001年前期调查、2002至2010年调查与评价、2011年开始的勘查与试采等三个阶段。

  通过近20年的调查与研究,研究人员在南海北部海域圈定6个水合物成矿远景区,预测水合物远景资源量达744亿吨油当量。

  从2007年钻获水合物实物样品,到2013年首次钻获高纯度水合物实物样品,2015年发现“海马冷泉”,2017年成功实施中国首次水合物试采,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可燃冰研究开发方面实现历史性突破。

图为研究人员向媒体介绍被开采出来的可燃冰 唐贵江 摄
图为研究人员向媒体介绍被开采出来的可燃冰 唐贵江 摄

  5月10日起,中国地质调查局从中国南海神狐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至277米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开采出天然气,并试气点火,至5月18日期间,最高产量达每天3.5万立方米。

  中国已实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理论、技术、工程和装备的自主创新,最终超预期完成了试采工程目标,取得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的历史性突破。中国可燃冰试采的成功,使中国掌握了自主创新的试采工程相关技术体系,使中国在海洋水合物勘探领域走在世界前列,有望改善中国能源结构。

图为研究人员正在对海底采集的样本进行分类检测 唐贵江 摄
图为研究人员正在对海底采集的样本进行分类检测 唐贵江 摄

  据介绍,新理论、新方法是引领油气和水合物资源勘查获得新突破的重要原因。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初步建立了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立体勘查体系,为实施“深海探测”科技创新战略奠定了基础。

  记者还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基地见到了该局牵头自主研发的“海马”号深海机器人模型。据悉,“海马”号是中国迄今为止自主研发的系统规模最大、下潜最深、国产化率最高的无人遥控潜水器(ROV),先后成功应用于南海海域水合物资源勘查和大洋富钴结壳资源调查,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取得了发现“海马冷泉”等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已成为中国深海资源探测领域的重要技术装备。(完)

【编辑:郭炘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