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汞都”之变:游洞种菜做文创

2017年07月13日 11: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国“汞都”之变:游洞种菜做文创
    万山国家矿山公园。 杨云 摄

  中新网万山7月13日电 题:中国“汞都”之变:游洞种菜做文创

  作者 杨云 王林成 罗兴

  有“中国汞都”之誉的贵州铜仁万山,水银产量曾是亚洲第三、中国第一。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汞矿资源枯竭,2001年5月相关企业被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此后10年间,万山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因矿而热闹繁荣起来的山地小城,曾经接纳着来自大江南北的移民客,在这里安居乐业。然而,工业文明的繁华因矿而兴也因矿而落,不到半个世纪,资源枯竭的重重忧虑现实压力接踵而至。万山经历了“蜕变”的阵痛,“涅槃”的煎熬。

  2009年,万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2011年,铜仁撤地设市,万山改“特区”为“区”,转型脱困就此进入新起点。

  如今,这片山地被改造为国家矿山公园,生态农业观光园。“无中生有”的旅游景观,神奇曼妙,宛如中国画写意山水间呈现一个新的世界,吸引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涅槃后,“汞都”之名恍若隔世。“千年丹都·朱砂古镇”新称渐渐声名远扬。

  万山市民记忆犹新,就在近几年,曾经富藏汞矿的大山里被霓虹布满。每年夏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家庭及海外洞穴爱好者走进万山,体验矿山公园魅力。当地居民每日晨起日落,走出家门,沿着改造的步道散步、慢行、遛狗、跳舞。

  多位见证万山转型的当地官员此前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城市转型产业转型是生机也是必然选择。

  “资源挖完了,资源下面的文化还在。”万山区委书记田玉军认为,“而文化恰恰是旅游业的‘根’与‘魂’,两者相互融合,能产生1+1>2的效应。”

  2015年7月,万山对汞矿遗址实施整体连片开发,提出建设矿山休闲怀旧小镇——朱砂古镇。如今,人工采矿坑道变身光怪陆离的“时空隧道”、关闭多年的汞都电影院就地重新开张、陡峭险峻的矿山悬崖架起了惊险刺激的玻璃栈道,曾经的“汞都”基地,变成了一个个引人探秘的旅游景点。

万山国家矿山公园。 杨云 摄
万山国家矿山公园。 杨云 摄

  为了实现旅游兴业目标,景区还采取“旅游+商业”模式,将一些门面、摊位免费提供给建档立卡贫困户经营,带动周边农户一起致富。

  除了游洞,万山绿色转型的探索也不少。九丰高效农业示范园的建设标志着万山山地特色农业发展增添了绿色动力。该园集培训、种植、试验示范和销售于一体,生产优质蔬菜,做蔬菜品种技术研发、蔬菜精深加工。将发展2000亩以上的种植基地,建成可年生产优质绿色蔬菜6600余万公斤,可实现产值3.3亿元(人民币,下同),解决当地近两千人就业。

  万山有着上千年的朱砂开采和运用历史,形成独具特色的朱砂文化,被誉为“丹砂王国”。2015年以来,通过建立园区、政策扶持、协会主导、营销创新等方式整合产业,推动朱砂工艺品产业快速发展,提升旅游综合效益。目前,全区朱砂产业从业人员近2000人,产品销往北京、湖南,以及西班牙、意大利等海内外,实现产值1.1亿元。

  “一手伸向历史、民间”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开发小巧、精致的朱砂工艺品,展现地方文化特色和描述民风民俗。“一手伸向文化、景区”改建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展示明清、近代不同时期朱砂开采加工工艺的演变和历史贡献,将朱砂产业植根于文化旅游景区。

  3年来,万山投入5.9亿元实施矿区环境整治和石漠化综合治理,植树造林21万亩,治理石漠化土地27.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6.6%,被列为全国典型区域土壤污染防治示范区。

  一个城市的涅槃,只有置身其中才感触最深。如今,万山新型工业园区累计投资28.54亿元,引企128家,去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3.9亿元,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的核心区。(完)

【编辑:李季】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