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018年度国考时间确定 国考报名已连续9年超百万人

2017年09月19日 00: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19日电(记者 阚枫)18日,国家公务员局发布消息明确,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8年度公务员招考报名从10月30日开始,持续10天,公共科目笔试时间为12月10日。近年来,舆论中有关“国考热”的话题不断,又迎一年国考季,一些国考“大数据”需要早了解。

资料图:2016年11月27日,2017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笔试开考。张浪 摄
资料图:2016年11月27日,2017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笔试开考。张浪 摄

  国考时间较往年延后

  ——10月30日起报名 12月10日笔试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也被舆论称为“国考”,由中组部、人社部、国家公务员局组织,为中央、国家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招录公务员,面向全国举行。

  近年来,国考招考时间相对固定,报名时间一般在每年10月中下旬,考试时间则在每年11月末。

  按照国家公务员局的消息,根据工作安排,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8年度公务员招考报名时间为10月30日至11月8日,公共科目笔试时间为12月10日。

  记者发现,这是近年来,国考笔试时间较晚的一次,上次在12月份进行的国考笔试,还是在2010年12月5日举行的2011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录考试。

资料图:2016年11月27日,山西太原一处国家公务员考试考点,考生排队准备进入考场。武俊杰 摄
资料图:2016年11月27日,山西太原一处国家公务员考试考点,考生排队准备进入考场。武俊杰 摄

  近年来国考有多“热”?

  ——报名人数已连续9年超百万

  1994年,原人事部正式建立了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并组织了首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招考。有媒体曾统计,当年的国考提供了30余个国家机关的490个名额,最终4400人正式报考,相当于9个人争考一个职位。

  从历史数据来看,进入新世纪之后,国家公务员的招录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华图教育的数据,从近10年的数据来看,国考招录人数就已经翻了一番,2007年国考共有6000余职位招录12724人,到2016年国考,招考职位增加至1.5万余个,共招录27817人。

  去年11月27日举行笔试的2017年度国考,共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计划招录2.7万余人,计划招录人数与2016年持平。

  伴随国考招录规模增长的是报名规模的爆棚。按照华图教育的统计,从报名人数来看,国考的“热”可以说始于2003年,2002年国考报名人数为6万余人,2003年猛增到12万余人。

  2003年之后,国考报名人数高速增长,报名人数从破10万到破100万只用了6年时间。2009年国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100万,一直到2017年度国考,148.63万人通过报名资格审查,国考报名人数已连续9年在百万以上。

资料图:2016年11月27日,11月27日,福州一公务员招考笔试考点,考生在寻找考场。张斌 摄
资料图:2016年11月27日,11月27日,福州一公务员招考笔试考点,考生在寻找考场。张斌 摄

  国考竞争有多激烈?

  ——去年最热岗位“万里挑一”

  从备受舆论关注的国考最热职位看来,近年来,国考最热岗位的竞争较为激烈。

  观察近5年的数据,2013年度国考报名的最热职位接近“万里挑一”,这一职位为“国家统计局重庆合川调查队业务科室科员”。

  此后几年,国考最热职位的竞争程度有所降温。2014年国考报名最热岗位的竞争比接近“七千选一”,这一职位来自国家民委,2015年国考,报名最热职位的竞争比为2625:1,来自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

  不过,2017年度国考,最热岗位的竞争再度攀高,竞争最激烈的岗位为民盟中央办公厅“接待处主任科员及以下”一职。据华图教育的统计,截至报名结束前半小时,该职位竞争比就达9837:1,其竞争热度已超过2013年度国考最热职位的9411:1,创下历史新高。

  不过,从整体观察,近年来,国考报名更趋理性,考生扎堆报名的现象在逐渐减少。据统计,2015年国考报名,最终报名过审人数破500人的职位共354个,占总职位数的2.6%,而2016年国考报名结束时,报名过审人数破500人的职位共有286个,占总职位数的1.8%。(完)

【编辑:叶攀】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