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官方解析非法社会组织生存土壤 支招让其“萎缩”

2018年03月02日 18: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3月2日电 (记者 王祖敏)中国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负责人2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知假买假、“借力”生长、法制意识淡薄成为非法社会组织的生存土壤,并支招挤压其活动市场和生存空间。

资料图:民政部 傅珊 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资料图:民政部 傅珊 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年2月以来,中国民政部连续公布3批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并对一批非法组织进行依法取缔。但在中国官方的铁腕整治之下,非法社会组织的活动依然屡禁不止。对此,中国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负责人称,放在中国社会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看,非法社会组织的生存有许多土壤,有的土壤还较为深厚。

  一是“知假买假”。如有的宾馆、饭店明知活动的组织方不合法、发的牌匾有假,但仍愿意花钱买来装点门面;有的学生家长明知一些组织开展的竞赛活动没有实际效果,也仍愿花重金购买证书奖状以增加孩子的“竞争力”……凡此种种都为非法社会组织提供了生存的空间。这些组织也正是抓住了少数人对名利的不良需求,通过精心包装、蹭“热点”、跟风国家战略,打着“中国”“中华”“世界”等名号招摇撞骗,大肆敛财。

  二是“借力”生长。借助政治名人、企业名人、文化名人、体育名人等社会名流“站台”成为影响较大的非法社会组织的共同特点。它们还善于借助主流媒体宣传造势,借助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会馆场所开展活动,制造“合法”的假象并往自己脸上贴金,诱使公众上当受骗。

  三是法治意识淡薄。有些个人或组织本是想做好事,但由于法治意识淡薄,懒得去咨询了解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的政策法规,有的甚至是不屑于去了解。

  针对非法社会组织的生存土壤,这位负责人给出应对之策:个人或组织放弃不良的名利需求,不去参加那些骗人活动,不去购买那些所谓牌匾、证书之类的“门面”,非法社会组织的市场就会越来越小;新闻媒体在宣传报道时查验该组织的身份是否合法,不有意或无意给其当说客、做推销,它们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弱;一些名人如能自尊、自重、自省、自励,不去给非法社会组织站台,它们就会渐渐失去靠山;各种公共活动场所如能增强社会责任感,不去干“谁给钱、多给钱”就可以随便租赁使用的事,非法社会组织圈钱敛财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小。(完)

【编辑:姜贞宇】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