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代表建言“借力”大数据助产业工人转型

2018年03月12日 17: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图为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同江市同江镇中心校教师刘蕾(右)和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隆子县玉麦乡玉麦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卓嘎准备接受采访。<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侯宇 摄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两会速递)代表建言“借力”大数据助产业工人转型

  中新社北京3月12日电 (记者 钟旖)中国现有农民工2.87亿,已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作为推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关键因素,产业工人如何提升能力、素质?成为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的关注焦点。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总工会挂职副主席杨帆说,她到工厂车间调研时发现,随着技术革新,“机器换人”趋势渐显。杨帆建言,政府可加大大数据平台建设,建立结构清晰、数据准确、动态管理的产业工人基础数据库和学习大数据分析系统,借力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产业工人培育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决策支持,进一步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要激发产业工人创新热情,需拓宽产业工人学习和发展空间。”杨帆建议政府建立“网上工匠学院”,开发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网上练兵软件和急需工种的教学课件,用于支持产业工人网络学习。同时,探索建立企业人事管理和工人劳动管理相区分的双轨管理体制,让管理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都有合理的成才和晋升通道。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认为,“机器换人”时代,产业工人可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在关联产业实现转岗、培训和再就业。以荣昌特色的陶器产业为例,当地通过试行“学校+基地+产业”的方式,培育了一批产业发展后备军,确保产业工人适应企业转型升级需要。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离不开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来自产业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三公司工务维保部副经理兼道岔车间主任张杰透露,目前一线技能型人才在从业人员中具有重要位置,但常因社会地位不高、工作环境艰苦、工资待遇较低、上升空间小等问题造成人员流失。

  张杰建言,打通产业工人上升渠道,建立产业工人职业技能认证体系和激励机制。“让一线技术人员有职业荣誉感、身份认同感,才能培养出更多高技能人才,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完)

【编辑:王硕】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