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诚信,决定“双11”的成色

2018年11月02日 10:10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 

  诚信,决定“双11”的成色

  日前某电商发布“‘双11’价格保护机制”,明确“双11”期间的商品到手价为最近3个月最低,同时上线价格雷达系统,虚抬价格的商家将被立刻清理出活动会场。(见10月31日《北京青年报》)

  经过几年发展,如今的“双11”已经是众多电商共同借机促销的“节日”。“大战”在即,电商出台价格保护机制,对假打折、假促销等此前饱受诟病的行为说不,是一件好事。

  近年来,诸如“双11”这样的网购盛典已经有好几个,从上半年到下半年,不同的电商平台轮流做主场,同时也越来越成为消费者的“狂购日”。消费者相信这一天商品打折最“慷慨”,价格最便宜。而消费者的“坚信不疑”,源自于电商的“攻心术”——每到活动节点,诸如“全年最低价”“限时促销”“仅此一天”之类的“心理炸弹”使得不少消费者心动。

  但现实很骨感。以“双11”为例,往年这一网购盛典过后,所谓的低价便屡受诟病。中消协曾发布《2017年“双11”网购商品价格体验式调查报告》显示,促销活动中先涨价后降价、假促销真误导等涉嫌违规行为大量存在,消费者并没有得到实惠,甚至更亏。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5年“双十一”综合信用评价报告》也指出,通过大数据抽取的7大电商平台全年价格趋势发现,活动期间促销的750万件商品中,有52.99%存在事先提价、当天降价,少部分商品甚至提价高达200%以上。

  中消协与发改委的调查说明,一些电商平台“双11”促销存在着明显的虚假宣传成分,且有些做法属于违法违规行为。“双11”大忽悠是警钟,提醒热衷于网购的消费者不仅要吃一堑长一智,而且看别人吃堑,自己也要长智。

  诚实守信是包括“双11”在内所有网购盛典及电商平台稳定发展的生命线。今年是“双11”十周年,商家更应严格自律,平台要强化监控,政府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重拳出击。同时,消协组织要力挺和支持消费者对价格欺诈行为进行维权。

  尹卫国

【编辑:丁宝秀】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