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湾经济日报:各方负利率效益或致走火入魔

2016年02月17日 11: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资料图  

  中新网2月17日电 台湾《经济日报》17日社论表示,日本央行元月底宣布将实施负利率,使全球股市在经历“元月大屠杀”之后,2月起又出现第二波重挫,银行股更首当其冲。市场剧烈动荡显示,各国央行的宽松政策不仅已成强弩之末,而负利率更是走火入魔。

  文章摘编如下:

  欧元区、丹麦、瑞典及瑞士原本已采用负利率作为宽松货币政策新武器,而日本加入后,更使全球经济规模约四分之一的领域都已沦陷。理论上,负利率的作用其实与降低利率大致相同,都是使利率“更低”,以刺激借贷,诱使企业及民众加速投资及消费;并促使本国货币贬值,以提高出口竞争力;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成长并拉高通膨,同时拉抬股市及其他高风险资产的价格。

  然而汇市与股市的反应却与政策目标背道而驰。欧元及日元反而都对美元大幅升值,国际股市则全面重挫。投资人渴望“安全”,资金进驻因而使日元、公债及黄金大涨。

  究其原因,主要是投资人普遍认为既实施负利率,表示任何正常的经济运作关系及禁忌都可能被打破,央行的宽松政策已不再可靠,且招式用老;市场对未来更加不确定,因而陷入恐慌,对负利率进行“反向因应(reflexivity)”,美元应升反贬,股市该涨却跌。

  在“悲观循环(pessimism cycle)”的氛围下,市场不再依循经济指标而运作,但市场动荡却会冲击实体经济,更加打击投资人信心,形成恶性循环。

  再者,负利率可能引发的负面冲击也非常明显。荦荦大者如下:

  1.负利率使银行费用增加,将伤害银行获利。

  2.长期存款将出走,银行业因资金来源不稳而缩小业务规模,使资金从储蓄者传输到生产性投资的管道受阻,妨碍银行信用创造。

  3.公债也沦为负殖利率,对寿险公司及年金基金产生沉重的经营压力。

  4.薪水阶级须增加储蓄作为退休准备,使当下的消费支出减少,企业当然也不会积极投资;消费与投资都减弱,经济成长及通膨的目标将无法落实。

  5.负利率使民众会转入外币、珠宝及贵金属等资产来作为“价值贮存”工具,引发资产泡沫。

  6.储蓄者可能把资金移往国外,导致信用吃紧,利率上升。

  7.对既有金融架构造成伤害,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可能不再存在,使信用萎缩,并阻碍经济成长。

  8.国际间爆发“汇率战”机率升高。

  上述负作用不但会抵消负利率的预期效果,并可能使经济未蒙其利而先受其害。

  再从实务面来看,负利率必须“负”到相当程度,才可能有效。此时存款人可以把钱提出自行收藏,但却可能使窃盗案因而增加。小额存款人会利用各种方式预先支付各项固定开销,或以悠游卡或手机SIM卡来储值。专业的保全公司将设立金库为大额存款人贮藏现金,并在客户间进行转账,成为地下银行;企业也将设法加速付款,缓慢收款。如此将使经济及金融秩序大乱。

  若为落实负利率而全面实施电子货币,废除钞币,则不仅涉及合法性,还关系到现有的支付体系能否处理,与经济活动的实际运作能否兼容,凡此均将引发争议。

  其实各国央行不可能不了解负利率政策的负作用,以及执行上的诸多困难与争议,因此目前的动作只是在进行一场货币政策的实验,真正的目的是在制造一种“负利率政策”的幻觉,希望能诱发“预期”心理,让央行根本不必执行真正的负利率,便能达到刺激消费及投资的政策目标。

  但如果央行无法靠“负利率幻觉”来实现政策目标,干脆让利率更“负”,导致货币政策由“鼓励”变为“惩罚”,使民众产生强大的被剥夺感,不满情绪及社会争议引发政治力介入,使央行的独立性受损;自认为万能的央行,终将引火自焚。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