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蔡元培母亲教子慎言

2016年05月03日 15: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我国著名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蔡元培22岁那一年,也就是1890年春天,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当时他的试卷上有“耳也者心之铎,躬之督也,及顺铎道张督权而已矣”之类的话,意思是说耳所闻身所触无他,只不过是一番亲自体验感悟而已。

  有人认为蔡元培的这种说法无厘头,可能属于无稽之谈,就问当时的座师孙崃山:“督躬有来头吗?”谁知孙崃山连考虑都不考虑就脱口而出:“这何必有来头。”很快北京坊间流传出“闾面居然登榜眼,督躬何必有来头”的一副对子。对子诙谐幽默,对座师的心不在焉予以讽刺,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可以看出蔡元培出语时可能有不慎重之嫌。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俗语也有手老实嘴老实处处安身的说法。故此,蔡元培母亲周氏很早就开始对蔡元培进行慎言教育。

  “我母亲是精明而又慈爱的,我所受的母教比父教多,因为父亲去世时,我年纪还小。”这是蔡元培《传略》里的一段话。身教胜于言教,说真的,周氏不识多少字,可是非常注重言传身教。周氏要求蔡元培慎言,做事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自己呢?也是这样。家里要是来了什么亲友,需要她去接待,接待前,总要反复思考见了那亲友话该如何说。亲友问话,自己又该如何去应对,前前后后,尽量不出现差错。这种做法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彩排。这还不算,如果亲友离开了,周氏还会静下心来一个人好好回想一下她跟亲友的见面和接触,看看其间彼此对话是否是按照事先彩排好了的去说的,就跟牛反刍似地总结得失。

  周氏自从跟蔡元培父亲蔡光普组建家庭以来,先后生育七个子女,除了长子蔡元铣和三子蔡元坚,以及蔡元培长大成人外,其他几个,比如蔡元培的两个姐姐在二十岁以前因病先后离世,四弟和幼妹未成年也相继夭折。缺乏父爱的三个小兄弟难免会有一些小缺点,比如表里不一言不由衷,朝令夕改见异思迁等,母亲周氏发现了都要严厉批评。

  据资料可知,蔡元培从十七岁以后,不再受到一些塾师的束缚放胆读书,比如《说文通训定声》、《章氏遗书》、《日知录》、《困学纪闻》、《湖海诗传》等,这些书让蔡元培大开眼界,不仅仅把对子和八股文做得像模像样,而且散文和骈文也做得相当有水准了,这就博得一些文友的好感和青睐。文友纷至沓来,一起跟蔡元培看书谈天。蔡元培喜上眉梢,一激动,夸夸其谈,就相约一些文友分头来编什么大部头的书籍,比如《廿四史索引》、《经籍纂诂补正》等。这些计划都是由蔡元培提出或建议的,可是三分钟热度一过,几个月后又丢到一边,另起炉灶了。这种言行不一、朝三暮四、虎头蛇尾、不能持之以恒的做法很令一些文友的不屑。

  当时有一个徐姓文友总结蔡元培说:“无事不贪,无事不偏。”蔡母周氏知道了,非常生气,不仅在给蔡元培理发时批评蔡元培,还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指出蔡元培的缺点。母亲说:“如不改正,必将鞭笞。”母亲慈祥,可是生气起来也蛮吓人的,记得蔡元培有一次因为屡诫不改,周氏就在蔡元培早上还没有起床时,“掀开被头,用一束竹筱打股臀等处”,一边打一边历数蔡元培的各种过失,直到蔡元培“服罪认改”为止。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欤,君子人也。”在母亲周氏的慎言教育下,蔡元培后来出任民国首任教育总长以及北大校长,其间的杰出表现足以证明蔡元培是“近代确合乎君子的标准的一个人”。(摘自香港《大公报》,作者:陆琴华)

【编辑:朱念】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