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副市长:因就业换二手房研究试行“零税费”

2016年01月27日 15:44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 

鼓励在通州上班的人当地买房

    2015年8月,本市出台了专门针对通州的区域版“限购”政策。“从执行5个月的情况看,限购政策已经起到了效果。”陈刚表示,在通州执行商品房限购,主要目的是将通州的住宅空间留给在那就业的人,尽可能实现职住平衡。

    “有些人是觉得要建设北京行政副中心了,未来房价肯定会涨,所以去通州投机买房。对于这种投资投机的行为,必须要抑制和打击,这个事情是长期坚持。”陈刚透露,但对于在通州上班的人,今后会鼓励就业者在当地购房。

    因就业换二手房试行“零税费”

    政策规定,在北京市的二手房交易中,需要缴纳契税、个税和营业税,而且由于卖房人在交易中占主导地位,原本应该由卖方承担的税费,在实际交易中绝大多数都由买家支付。

    “二手房交易的税费是很多的。”陈刚表示,今年会探索相关政策,在实现职住平衡的前提下,推动二手房交易“零税费”。他举例,假设一个人随着单位迁到朝阳区上班,可原来居住的房子在海淀区,于是他想卖掉海淀的房子去换一套朝阳区的房。过去,一买一卖的交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税费,政府今年就是要研究,采取政策减免他的税费。

    “大方向是想让市民的居住地和就业地尽可能在同一个地方,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也很难鉴定,这要让法制部门和主管部门研究,设置一定限制条件。”陈刚表示,今年会先通过试行部门规章的方法做一些探索。

    保证中小户型和租赁住宅供给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了房地产“去库存”。陈刚表示,从总体指标看,北京的交易量、库存是健康的,但存在结构性过剩的问题。下一步,从土地规划角度,北京要抑制大户型、高价位的商品住宅和写字楼、商业的供给,新开发区域不要再搞过大的写字楼和商场。同时,保证中低价位、中小户型的商品住宅和租赁型住宅有足够的供给量。

    陈刚提到,要改变北京目前房价过高、市民支付不起的现状,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产权方式和土地的供给方式。比如,鼓励在集体土地上建设提供给周边产业园区职工的公租房,既能解决职工居住的问题,也让农民由低端的“瓦片经济”变为稳定的物业经营收入。另外,陈刚也提到,本市今后还要研究对商住房采取一些监管措施。

    老楼装电梯年内将出指导意见

    据介绍,今明两年,本市计划拆除约300万平方米的“危楼”,同时将加大对老楼加装电梯的试点工作,出台指导性意见,推动各个区县切实行动起来。

    “老旧小区诸如加装电梯、改造管线的钱从哪里来?资金筹措是个难题。”陈刚提到,全市有一亿平方米的老旧小区,可账户上的公共维修基金只有两亿元,而仅改造电梯可能就需要几百亿。“目前思路是,老楼加装电梯,政府财政、产权单位和居民个人,各拿三分之一。”

    本报记者 赵莹莹J201 程功 摄 J129

    专家分析

    实施减免

    要先解决界定难题

    在就业地买房就减免税费,这在二手房交易中容易实现吗?业内专家表示,从技术层面上分析,政府若推行这项政策,需要考虑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目前二手房市场可交易的房产类型较多,除了商品房外,还有各种可上市交易的政策房。政策房和商品房需缴纳的税费种类本就不尽相同,缴纳比例也有不同,如果是涉及这两种产权的房子交易,该如何设计税费的减免?

    其次,在目前的实际交易中,原则上应该由卖家承担的税费,实际上都转移到了买家身上。那办理税费减免时,究竟是落实到买家还是卖家?税务机关如何界定究竟是哪方在缴税?

    第三,就是这项减免政策的实施方式,是在房屋买卖交易时直接减免,还是交缴纳再返回?一笔买卖交易的减免执行,如何设定交易时长?“正常的二手房‘买一卖一’,3个月的时间基本能完成。可如果是购房人卖二手房再购买期房,按照政策,期房要到房屋交付之后才能缴纳契税,这中间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

    专家表示,如果没有对交易时长的限制或者时长很长,可能会留下“钻空子”的地方,可如果时长限制太短,又可能会遇到不符合实际交易的情况。

    本报记者 赵莹莹 J201

    昨天下午,市人大代表、副市长陈刚在丰台团小组审议上表示,今年将开始研究职住平衡前提下的二手房交易“零税费”,鼓励市民在就业所在区居住。此外,通州商品房限购政策将长期执行,但对在通州上班的人,未来会鼓励购房。

【编辑:陈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