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2010美国华人十大新闻出炉 纽约华埠频发命案居首(2)

2011年01月01日 09: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已回国的翟田田在不久后委托一家律师事务所,计划反诉学校和新州检方。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四、翟田田被控“恐怖威胁”罪不成立

  在新泽西史蒂文森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翟田田今年4月因与校方冲突而被控“恐怖威胁”罪,进而被逮捕和关押近4个月。检方指控他在给学校的一通电话中声称要将行政楼烧掉,但翟田田本人否认这一指控。

  检方在没有充足证据的情况下迟迟未能将案件交由大陪审团裁决。

  另一方面,学校称翟本人在被捕前“无数次”触犯了校方的行为规范,学校在经过仔细调查后做出了对其停学的决定。但出于学生本人的隐私权,学校不能透露这些“违规”行为的细节,但这些 “违规”行为牵涉到翟田田和其他多名非教职员工。翟田田也因此失去了赖以在美居留的学生签证。在被关押的后半阶段,检方提出如果翟田田愿意接受“轻度违规”而非“恐怖威胁”的指控,则可以立即将其释放,但翟坚信自己无辜,拒不妥协。

  翟在7月份获得美国国土安全部批准,可以选择“自动离境”,并在8月中旬登机回国。虽然负责起诉该案的检察官赫利没有阻止翟的自动离境,并坚持要将案件交由大陪审团裁决,但其本人却在此间突然辞职。

  在翟田田回国后不久,接手该案的检察官将该案提交大陪审团,由大陪审团决定是否对翟田田进行正式的刑事起诉,但最终大陪审团作出了否定的裁决,至此,针对翟田田的指控不复存在。

  五、假中国护照案震惊南加华人社区

  2月5日联邦移民海关执法局(ICE)突袭了南加州的蒙特利公园市三个家庭旅馆,目的是搜捕凭借假护照申请移民,甚至进行银行欺诈的华裔嫌犯。

  经历此次突袭的三个家庭旅馆的华裔居民称警方在突袭过程中有扰民,甚至有侵犯民权的行为。

  根据移民局探员托马斯的介绍,自从2006年开始,美国海关边防部门(CBP)就开始陆续查获通过货物和海外邮政部门运到美国的上百本假的中国护照,邮包上的收信人地址遍布南加州。

  托马斯指出,这种带有错误标识的护照曾在内华达、加州、亚利桑那州和伊利诺伊州被用来申请移民身份,甚至进行银行诈骗。

  六、洛杉矶两名华裔官员先后落马

  2010年,洛杉矶地区两名华裔民选官员先后因受贿或行为不检点等原因被判刑或主动辞职。

  9月11日南加州天普市前华裔市长汪嵩芝因受贿罪被判处16个月监禁,赔偿原告损失费1万6700元,另付罚金1万5500元。

  10月15日,南加州圣盖博市华裔市长黄裕民涉嫌殴打、抢劫一名华裔女子,于凌晨被警方逮捕。15日凌晨,圣盖博市现年35岁的华裔市长黄裕民和一位33岁的华裔女子因金钱问题在公共场所发生口角,并升级为肢体冲突。

  案件发生后黄裕民在其律师的建议下迅速辞去了市长职位。

  约两个月后,洛杉矶县检察官办公室通知黄裕民的辩护律师,因警方证据不足,检方对黄裕民案不予起诉。

  七、俄州塞伦现地下中国城

  俄州首府塞伦市地下发现中国城,包括华人地下金库和运送黄金的通道。

  丽贝卡·梅特兰(Rebecca Maitland)是俄州塞伦市(Salem)里德歌剧院(Reed Opera House)的创意总监,约翰·里特(John Ritter)是林菲尔德学院(Linfield College)的退休历史学教授。他们经过四个月的勘测,在10月底向大众展示了他们在俄州塞伦市中心地下发现的“中国城遗址”。

  梅特兰指着塞伦首都中心楼(Capital Center)外路面的地下电梯门说:“塞伦市的居民天天从这里走过,从没有人去考虑这个电梯门是用来做什么的,通往哪里。但是里特教授经过勘查后,发现这是1870年左右中国人用来运输黄金的通道。

  位于塞伦首都中心楼下的藏金库是梅特兰和里特发现的第一处地下遗址。

  当里特和梅特兰在地下室的书架后发现了一条通道和一扇门的时候,他们打开了地下宝藏的钥匙。那扇门里的废旧电梯和铁链与楼外地面电梯门联通了起来。“人们从地面放金块到电梯中,楼下的人拉动铁链,然后便运输黄金到不远处的金库。”

  里特教授认为从1870年到1930年是塞伦华人的活跃时期。里特教授说:“在1860年美国大铁路时代,大量中国移民涌入俄州,分散在各地。铁路延续到塞伦结束,华裔劳工们在铁路结束后就定居在这里。他们在这里开茶室、书店还有洗衣店,逐渐富甲一方。”

  里特教授指出,波特兰地下城建成于1890年,早期华人在这里储备黄金,售卖非法酒精,赌博,还有吸食鸦片。在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后,塞伦的中国人也转入地下生活。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海波】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