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经济衰退犯罪浪潮来袭 在英华人需警惕侵财类犯罪

2011年07月23日 08: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7月23日电 据英国《英中时报》报道,7月中旬,一组在英媒公布的“入室盗窃一年内飙升14%”的犯罪案件数据,引发了英国政府、媒体、研究者及民众之间关于数字解读和国民真实治安感受之间的争论。治安问题对居英华人虽是老生常谈,但轻则关乎财物,重则人命关天,不容小视。尽管像纽卡斯尔两留学生被杀案、北安灭门案这样的严重刑事案件不常发生,但盗窃、拦路抢劫、入室等侵财型的犯罪,却不时干扰华人在英安居乐业,甚至有不法分子将华人聚居区当作肥羊觊觎光顾。英国一些华文媒体提醒华人及留学生加强安全意识,低调不露财,才能安度衰退期。

  每分钟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

  7月中旬,英国各大媒体如BBC都报道了来自内政部的一项统计:去年一年间,英格兰和威尔士入室偷盗手机、钱包或偷盗金属材料、工业设备的案件飙升14%。两地区共有745,000家遭窃,意味着平均每分钟就有一户居民遭到入室盗窃。这项统计由“英国犯罪调查”机构(British Crime Survey)结合居民调查及警察局记录完成,每季度公布一次。这是多年来全英犯罪数量下降(去年是最低点)趋势中的首次上升。而英国人每年光因手机被盗而遭受的经济损失就达4亿英镑,每小时全英有228部手机被盗抢。一家人寿保险公司统计说,十分之一的英国人被偷过手机。一些高端手机尤其招贼,不少使用iPhone的华人有过被盗抢的经历。

  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刚辞职的伦敦大都会警察局总监Sir Paul Stephenson上月底称,过去12个月中抢劫、溜门撬锁、偷盗汽车等类型犯罪案件数量增幅较大。大伦敦地区仅是今年2到4月三个月时间里,侵财型犯罪数量与去年同比上升;5月份数字同比增加了1000起。其中,抢劫案数量上升了15%;溜门撬锁案上升18.5%;盗车和车中财物案上升了6%。

  侵财案件还令地方政府的服务打折扣。在威尔士,地方政府需要为公共设施如配电箱、排水道上盖、电缆线甚至墓地的金属品被盗而买单68万英镑,费用是去年的近两倍。甚至全英农场主联合会也称,去年一年动物被盗的数量是上年的5倍,预计今年情形更糟。地方政府官员表示,政府预算有限,多花了钱支付公共财物损耗,公众享受的其他社会服务就将减少。

  普遍认为,劫盗犯罪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持续放缓令低收入和贫困人数增多,和警察队伍裁员。有政府官员担心,侵财类犯罪数量上升,将只是“经济衰退期犯罪”浪潮袭来的开始。因为随着失业率的攀升,人们口袋中的钱会进一步减少。尽管专家们并不认为英国各地的犯罪率会全面反弹,但资深警官认为,随着经济进一步下滑,犯罪增加难以避免。

  犯罪数量增加将威胁保守党政府的维稳声誉。有人分析,去年上升的劫盗案数字,跟经济衰退前的2005至2006年度的数字持平,因此目前还不能下“犯罪数量将反弹”的结论。反对者指出,由于监狱满员,政府正在推出彻底改革刑事案判决制度的计划,以期减少每年被送入监狱的人数。这为犯罪数量前几年降低、去年增多提供了理由。

  廉价房外停豪车遭入室洗劫

  比起尚有争议的数字和理论,在英华人对社会治安的真实感受来得更为强烈。在人气较旺的几个华人论坛和华人留学生的微博,时常有人发贴、发微博讲述自己被抢或遭窃的经历。

  7月初的一天,谢菲尔德的一对华人学生情侣约午夜两点左右从朋友家聚会后返家途中,被三名陌生人跟踪。三人操着印巴口音的英文,以要烟为由叫停他们,冲上来抢男生的包。一人踩住男生的脚,一人抢包,一人打男生。女生掏出手机想报警,劫匪看到手机,抢走跑掉。期间,女生一直大声喊HELP,附近楼上的住户听见帮她报了警。就在劫匪跑掉不到半分钟,警车来了。警察了解情况后立即搜寻,一名劫匪落网。女生手机被追回;男生的包虽未被抢走,但受了伤。值得注意的是,两人的住处离朋友家仅3分钟步程,所以尽管深夜回家,也没打算叫出租车。警察告诉他们,如果迫不得已要与劫匪正面对抗,只能用与对方同等级的物体来回击。如对方徒手,你就不能拿刀。否则劫匪受伤,最初的受害者也可能有麻烦。

  去年,在拉夫堡,一伙歹徒从厨房后门闯入几名华人学生租住的房子里,抢走了他们的笔记本电脑、手机、相机、钱包等物。事后总结教训,除了厨房门没记得锁死之外,他们的门口停着两辆高档汽车,在被抢房屋所处的相对房价便宜的地区,两辆好车非常“扎眼”,难免让不法之徒心生觊觎。

  这样关于英国治安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经常被大量转发、评论,华人、留学生互相总结防盗防抢经验,口口相传,互相提醒,例如“女生夜晚外出尽量打扮低调,不背包”、“走路时别发短信、在路上用iPhone定位找地址要注意周围”、“少用现金多用卡”、“初来英国赶紧存钱少显露50镑大钞”等等实用的经验,令不少人因此安全意识大增。

  华人聚居区频被人敲门“踩点”

  位于北伦敦的Colindale、Mill Hill及Burnt Oak等地有较多华人聚居。近日不少当地华人声称他们遭到可疑人士以各种理由上门询问,疑为“踩点”,并已有数家华人住户被窃。敲门“询问”者中,东欧白人较多,男女皆有。

  一位居住于Burnt Oak的华人驾车回到自己家门前发现一白人女子在按门铃,当他上前询问时该女子却说“找错人了”。该华人的母亲回家时恰巧看到有人匆忙从后院逃走,而家门上的一道锁已被撬坏,地上还留有一个疑似作案用的黑包。另一家该地区的华人住户全家出游归来时发现家中被窃,家当被洗劫一空。事后屋主回想起案发前曾数次碰到不明身份的人敲门询问,疑似“踩点”或窥探家中是否有人。而案发后不久,“敲门”现象仍不断发生。

  对此,伦敦一地方警察局警长Anoy McVicker通过《英中时报》提醒华人住户提高警惕,锁好门窗,避免在家中留置大量现金,遇到可疑情况可暗中拍下来者容貌并告知警方。同时,针对一些华人反映遇到劫盗案件报警后,有些地方存在着警方对非暴力犯罪报警不重视、不记录、不追缉等“保护不力”的情况,该警长说,英国警察对任何人作出的任何拦停、询问、搜查、逮捕都是依法进行的,不会因为族群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同样,作为少数族裔的华人,也是警察局一视同仁的服务对象。对华人社区的保护力度和态度不会因为居民是华人而降低标准。如果遇到任何不公的警察行为,一旦诉诸法律,都将得到帮助和救济。任何政治、种族异见不会影响警察为社区服务的质量。

  此外,这名警长还提醒,在人多的地方打电话、把iPhone插胸前边走路边听音乐、穿金戴银等都属于不安全的露财行为。遇抢劫时要冷静,宁愿失财后报警,也不要盲目对峙和抵抗,避免对方可能携带利刃,招致自己人身伤害甚至更大严重的后果,或者是给警察办案带来不便。夜间乘公车、地铁时避免在可疑的人面前玩手机,免得遭下车跟踪。警惕陌生人和摩托车靠近、拥挤、问路、搭话、帮忙或借手机打电话。饭店、酒吧、市集是盗窃高发场所,“别把你的手机钱财摆露出来”。地铁站、公交站、取款机附近、停车场则是抢劫案多发地,在这些地方要提高警惕。

  报警虽费一番口舌,但并非没有效果。对买了手机保险的人来说,拿到报警记录才能理赔。一旦破案,有报警记录才能联系到受害者,及时返还失款失物。

  今年1月,英国内政部耗资30万英镑,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把全国每一条街道、社区上发生的每一桩案件(刑事和反社会行为,即扰乱公共秩序)记录、公布并每月更新的“案件纪录地图”(crime map)互动网站police.uk。到7月中旬,点击率已经达到4.2亿次。大伦敦警方也列出20个犯罪热点地区(详见maps.met.police.uk/www.met.police.uk/crimefigures/)。这些都可以作为华人选择租房、居住的参考信息。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