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华侨华人话两会: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继续深化改革

2016年03月10日 09: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华侨华人话两会: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继续深化改革

  2016年中国经济的挑战依然严峻,但这并非是中国一国面临的问题,加拿大乃至美国,面临的挑战也是相当严峻,这是全球经济形势的现状。关键依然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从北京“两会”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来看,中国政府的决策方向是正确的,是具有全球化意识的。

  我想谈两个问题,一是重视科技创新,一是强调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从“十三五”规划的具体内容来看,政府要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达到60%;政府同样要求地级以上的城市空气质量的优良天数要超过80%,这都是很具雄心的目标。

  目标宏伟自然激励人心,但目标有了最终却达不成,这就是空话。为了不让目标变成空话,我们要探讨如何达成上述两项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就创新而言,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人才,一是宽松自由的环境。

  美国金融危机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是,这个国家的人才培养发生了问题。华尔街一枝独秀,各大名校的最热门课程是金融管理方面的课程,导致美国最尖端的人才都朝这个方向“挤”,基础研究或者说坐冷板凳的学习课程乏人问津,导致科技创新等能力大幅度削弱,还好美国学校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留学圣地”,美国通过留学和移民网罗人才,才让这个缺口被中国人、印度人、韩国人、阿拉伯人等各族裔的精英所补上。

  同样道理,中国要网罗人才,除了本土以外,对外籍人才,尤其是外籍华裔人才,要加大力度网罗,“中国绿卡”的条件要继续放宽放松;同时,人才进入中国,不单单是工作研究赚钱,而是整个日常生活的迁入,包括孩子的教育等等,因此,中国社会形态的转型,必须要与全球化接轨,才有利于人才的留和引进。

  科技创新的另外一个条件,或者说培养人才和吸引人才的另外一个条件,就是宽松自由的环境。法律之外还有很多条条框框的环境,培养不出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而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是密切相关的。加拿大最近就在反省,在大学生的培养上,没有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导致科技竞争力甚至就业的竞争力都大幅度下降。从某种程度而言,社会要给大胆思想创造条件,也要鼓励畅所欲言,这在培养人才和吸引人才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再谈环保。要达成“十三五”规划,用运动式的方式搞“治理雾霾”,只有短期效果,应该要在产业结构和布局上,具有环保的意识和主导原则。落实到个人,那就是要力求培养“环保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概念。这就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要克服“人定胜天”的传统思想,地球只有一个,我们是自然的“管理者”和“协调者”,而非“征服者”,对大自然要有敬畏和爱护之心,这样才能身体力行去做环保,第二要克服“为发展可以牺牲环境”的唯发展论思维,要建立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如果把自然牺牲掉了,轰轰烈烈三十年,“哪管它死后洪水滔天”,这就是没有历史责任,没有“后人要评说”的对历史和后代负责的态度,这是不行的。

  另外,我们要看到的是,全球环保好的城市,一定是“市民社会”比较成熟的城市,众人的法律观念、公共道德都比较强。有些概念,并非是西方独有的东西,而是人类发展可以共享的智慧。

  中国政府提出的发展方向,要成为全国的共识和行动,就需要中央政策“高大上”与“接地气”接轨,需要“政令走出中南海”的推动力。推动力何来,那就要靠有效率的行政制度。我认为,中央的政策,就是要继续解放思想,继续深化改革。

  (作者:丁果  加拿大资深媒体人)

【编辑:王海波】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