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铸造成就促经济快速发展 绿色能源在转型中跨越

2011年01月24日 07:26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建设突飞猛进。一大批重大能源工程开工建设,一批重要能源基地规模初显。五年来,我国原煤产量、原油产量、电力装机容量等均居世界前列,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跃居世界第一,我国已经迅速崛起为世界能源大国。

  “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结构日益优化。电力工业“上大压小”,煤炭资源整合,水电、核电、风电规模不断壮大,太阳能、风能等新兴能源发展异军突起。能源结构的优化,对我国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期间,我国民生能源工程硕果累累。3000多万农村无电人口用上了电,4000多万北方高寒地区城市人口得到了集中供暖,西藏农村“户户通电”工程、“气化新疆”工程惠及雪域高原、天山南北。

  “十一五”是我国能源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我国能源发展无论是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铸造成就 促经济快速发展

  -原煤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电力建设创造新纪录

  “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建设以前所未有的建设规模,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我国原煤产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神东、陕北、黄陇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基本成形。其高效的组织形式、清洁的生产方式成为全国煤炭工业的典范。

  我国电力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国五年新增电力装机超过4.3亿千瓦。全国总装机达到9.5亿千瓦,创造了世界电力建设的新纪录。基本实现了包括新疆、海南在内的全国联网,我国电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

  在“多煤少油”的资源条件下,我国原油年产量成功稳定在1.9亿吨左右,居世界第五。其中海上原油年产量超过4000万吨,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海上大庆”!

  此外,我国还建成长庆、普光等大型天然气气田,新建西气东输二线西段、川气东送、陕京三线等国内天然气骨干管线,抽采利用超过32亿立方米的煤层气……

  不仅国内能源资源开发凯歌高奏,境外能源资源开发也迈上新台阶。目前,我国已经形成陆上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四大能源进口通道的战略格局。通过中亚天然气管道,土库曼斯坦的优质天然气可直接接入西气东输管线,惠及我国中部和东部等10多个省市。通过上海、深圳、福建等LNG接收站,进口天然气极大补充了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能源供应。

  能源要发展,装备须先行。5年来,国家坚持依托重大工程,推动能源装备自主创新,取得巨大成就。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长输管道设备、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核电设备、大型空冷发电设备、海上风电设备及LNG运输船等都已经不同程度实现国产化。

  能源建设的成就,最终体现为能源保障能力的提高。“十一五”期间,虽然我国城乡居民的用能水平仍不及发达国家,但已经得到显著改善。2010年我国人均一次能源消费水平约为2.38吨标准煤,比2005年提高了32%;人均电力装机0.69千瓦,比2005年增加0.29千瓦;人均天然气消费量88立方米,是2005年的2.4倍。尤其是在南方雨雪冰冻、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和甘肃舟曲泥石流等特大自然灾害中,在国庆60周年庆典、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期间,我国能源行业多次成功完成保障任务,在严峻考验面前交上了漂亮答卷!

  优化结构 清洁能源成新宠

  -水电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风电装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5年来,我国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呈现煤炭、电力等传统能源清洁化,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规模化的喜人形势。

  主要产煤省份不惜“壮士断腕”,坚决推进资源整合。山西省率先拉开新一轮煤炭整合大幕,内蒙古和宁夏冲破行政区域界限,联手打造宁东—上海庙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河南、贵州、山东等省推进煤矿企业强强联合……5年来,全国累计关闭小煤矿9000处,淘汰落后产能4.5亿吨/年。2010年末,全国千万吨级以上煤炭企业集团达到50家,产量17.3亿吨,占全国的58%以上。

  电力工业超额完成了“十一五”期间小火电关停任务。截至2010年11月累计关停小火电7210万千瓦,提前超额完成5000万千瓦的关停任务。经过5年的“上大压小”,全国在役火电机组中,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比重由2005年的不到一半,提升到目前的70%以上;一大批超临界、超超临界60万、100万千瓦高效环保机组开工建设。

  水电建设在“十一五”期间规模空前。龙滩、景洪、构皮滩、拉西瓦、小湾、瀑布沟等大型水电站先后建成,5年新增投产机组接近我国有水电以来前95年的总和,水电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此外,向家坝、锦屏二级等大型、特大型水电站也陆续开工。

  我国核电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05年以来,国家先后核准了辽宁红沿河、福建宁德、福建福清等13个核电项目,共34台机组、3702万千瓦。短短几年,我国核电在建规模已占世界半壁江山!2010年,随着岭澳二期1号机组、秦山二期扩建3号机组建成投产,我国三年无核电机组投产徘徊不前的历史结束。我国在运机组达到13台、1080万千瓦。

  我国风电装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全国风电吊装容量累计达到3100万千瓦,连续5年翻番增长。上海东海大桥1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并网投产,成为欧洲以外全世界首座海上风电场。

  太阳能产业在国内逐渐兴起。当前,国内光伏发电市场有序启动。敦煌1万千瓦光伏电站项目已实现并网发电;西部六省区28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正在招标。预计2010年全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将达到60万千瓦。

  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对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做出重要贡献。电力工业“上大压小”,火电供电标准煤耗5年下降30克/千瓦时,累计节约原煤超过3亿吨。水电、核电、风电等非化石能源发电量5年累计超过3万亿千瓦时,替代原煤15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30亿吨。

  不忘民生 让困难群众受益

  -减轻农民负担约350亿元,雪域高原实现“户户通电”

  能源不仅关乎国计,还关乎民生。“十一五”期间,我国下大力气补“短板”,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供应的薄弱环节加强民生能源工程建设,帮助用能困难群众提高用能水平。

  5年共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323亿元,总投资1455亿元,用于农网完善工程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每年减轻农民用电负担约350亿元,解决了3000多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2009年农村人均生活用电比2005年提高79%。针对农村家用电器普及等新形势,2010年国务院再次启动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为新农村建设加力。

  沼气、生物质发电、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在农村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2010年,我国农村沼气年利用量达到160亿立方米,以秸秆为燃料的生物质发电装机突破500万千瓦,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在偏远农村地区,太阳灶、太阳房、太阳能热水器越来越多。

  “十一五”期间,热电联产破解了北方高寒地区城市居民的供暖难题。5年来,在北方高寒地区建设了600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替代了大量燃煤小锅炉,解决了4000多万城市人口供暖问题。在北京等大城市,煤电退城进郊、电代煤和气代煤采暖工程等正在推进。在能源供应质量提高的同时,城市空气条件也得到了改善。

  少数民族地区的能源建设成就令人欢欣鼓舞。 在克服一系列地质灾害、气候难题后,雪域高原终于实现了“户户通电”。“十一五”期间西藏32个县、17万户、76万人的用电问题全部得到解决。在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海拔6000多米的浪卡子县,为了让打隆镇堆村仅有的几户藏族村民用上电,西藏电力有限公司不惜耗资467万元,架设了26千米的线路。据测算,这条线路即便运营几十年也收不回建设成本。

参与互动(0)
【编辑:林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