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国际牧草与草坪草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召开

2016年08月16日 18: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兰州8月16日电 (记者 丁思)16日,第九届国际牧草与草坪草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召开,这是该学术研讨会首次在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举办,来自澳大利亚、美国、英国、荷兰、墨西哥、日本、韩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和中国等国家专家学者代表共250人参加,探讨牧草与草坪草分子育种的国际前沿问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寻求未来分子育种发展方向。

  本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工程院、中国草学会、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草学会草业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和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承办。

  该学术研讨会是草类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界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世界性学术与技术盛会。该会议每2至3年举办一次,迄今已举办过8届,曾先后在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日本、阿根廷、土耳其等国家举办。此次在中国的举办尚属首次,彰显了我国牧草与草坪草分子育种方面的科技实力和被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将对我国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产生重要促进作用。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刘旭发言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准则。在牧区,家畜放牧辅以栽培草地支持是全球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管理方式。在传统农耕区,作物/牧草—家畜生产系统已经取代传统的单一作物种植系统,成为当今农业生产的主流模式。草地这一集生产、环保、文化、社会观赏及生物多样性保育为一体的多功能性重要资源正在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以草地为纽带,传统农耕区与畜牧区的界限正在消失,不同农业系统的耦合已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趋势。

  刘旭说,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草地大国,拥有草原面积约4亿公顷。据统计,西部野生牧草资源有9000余种,利用生物多样性优势,为牧草及草坪草育种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优异牧草与草坪草品种是草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培育优异草品种数量的多少及新品种培育技术水平的高低,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草业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刘旭说,本届大会的召开正是在全球背景下面对草业生物技术、草业与现代农业、草业与生态安全、食物安全、能源安全等问题进行探讨,借助这一国际交流平台对牧草与草坪草种质资源评价、草类植物基因组学、遗传育种技术以及草品种与环境等科学议题展开讨论,将促进世界各国学者之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会议成果必将惠及世界牧草与草坪草育种产业。

  与此同时,甘肃历来重视草地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生态安全建设,注重草地农业的研究发展,多年来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广牧草种植,该省现有苜蓿65万公顷,占全国苜蓿种植面积的13%,是全国苜蓿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

  甘肃省副省长郝远称,2014年,甘肃在全国率先颁布了《草地农业发展试点方案》,在不同的生态经济区域,选择了若干个县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鼓励农田种草,为国家全面实施粮饲兼顾农业系统改革提供了有益的试点。希望兰州大学和省内草业科研方面的专家学者,借助此次大会在兰召开的有力时机,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先进的牧草培育技术和经验,为进一步推动甘肃牧草和草坪育种研究及草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据悉,多年来,兰州大学在草类植物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以及种质创新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目前已收集保存了重要草类植物种质资源2000余份,培育出了适合我国西部种植的优质牧草和草坪草新品种以及饲用植物新品种;揭示了我国西北荒漠草原典型盐生、旱生植物的抗逆机制和分子基础,利用其重要基因资源对豆科牧草的抗逆性进行遗传改良,获得了高产、优质、抗逆的牧草新品系。(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