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女性"回家"与否引发争议 不妨做在家工作的妈妈(4)

2011年04月17日 15:33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建议

  不妨做个“在家工作的妈妈”

  武文曾经接触过一些咨询案例,有些“全职太太”是因为对丈夫过分的依赖,无法适应社会而选择回家。在做“全职太太”地过程中,会表现为过分依赖丈夫的关心,心理会退行到非常脆弱的状态,对丈夫的所作所为过分重视或过分敏感,疑神疑鬼,最后与丈夫的距离越拉越大,直至被丈夫厌烦甚至被抛弃。

  武文建议,比较理想的做法是做个“WAHM”———即“在家工作的妈妈”(Work at Home Mum),一方面,既可以照顾幼年孩子对母亲安全的需要,陪伴他们度过生命早期中最重要的几年,同时还可以拥有自己喜欢的工作,能够有一份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收入。

  现在互联网的高度发达已经为“在家工作的妈妈”提供了无限可能性,如自由撰稿人、专栏作家、创意设计等等,有一技之长的妈妈靠自己的能力,在做好全职妈妈的同时,还拥有属于自己喜欢做的,并能给自己带来一份自由支配的收入,并且可以与社会保持一个接触的窗口,对婚姻也大有裨益。

  我不想

  彻底“回家”

  我只想

  暂时“退隐”

  在对几位“回家”的女性进行深入采访后,记者发现,这些回家当全职太太的女性,她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受过高等教育,还有不少属于事业成功的人士。但无一例外的是,她们的另一半都拥有相对较高的职位和薪水。

  此外,不少回家的女性并没有把“回家”当作职业生涯的结束,而是将家庭转变为新的工作场所。其中有不少女性都是“阶段性回家”,在孩子不再需要24小时陪护后,她们都选择了重新回到职场。

  受访女性:杨丽

  杨丽原是汕头一所大学的老师,有自己投资的工厂 ,她的先生在广州一家大公司担任中层,收入尚可。2006年,杨丽当上了妈妈。在儿子半岁后,她带着儿子和保姆住进了学校宿舍。3个月后,杨丽发现这样的生活很累,而且丈夫还得奔波于广州和汕头之间,于是她干脆就把工作辞掉了。在家专心当了4年家庭主妇后,杨丽告诉记者,等孩子上了小学,就要考虑复出了,她还想回大学当老师。

  受访女性:李丹

  李丹毕业于武汉一所知名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进了深圳某通讯公司,收入丰厚。可她在 2008年生完孩子后选择了回家,回家后不久,她在淘宝上开了个网店,专门销售从香港进口的婴儿食品和用品。现在,她已经聘请了几名员工,网店生意十分红火,而孩子也被照顾得很好。李丹很满意自己当初的选择。

  受访女性:王良

  王良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回家前,她是广州番禺某大型小区幼儿园 的老师,后来大女儿要上小学了,她就选择了回家照顾两个孩子。今年,她的大女儿上小学四年级,小女儿也要上小学了,她考虑复出,并将职业目标调整为自己创业办一间幼儿园。

  受访女性:刘萍

  刘萍以前是一家大型超市的营业员,在她生下第二个儿子的时候,她选择了回家。因为她算了一下,自己要是请保姆来带孩子每月至少要花2000元,这相当于她之前一个月的工资。她的丈夫工资每月5000元,收入不高但尚可维持家庭生活。她告诉记者,以前她所在超市的经理前不久找她,希望她在孩子满周岁后回去工作,刘萍答应了,并准备今年5月就去上班。

  受访女性:李敏

  李敏是广州某外资公司的部门经理,但随着丈夫公司的发展壮大和自己怀孕后,她选择了回家做全职太太。可心有不甘的她,在孩子满两岁后,选择回到了原来的那间公司,虽然公司高层也很欢迎她的回归,但她的职位却发生了变化,她从原来的行政部门调到了业务部门,高强度的工作,让她觉得非常疲惫,于是她再次选择了回家。她说这次不会考虑重新回到职场了。

  -链接

  广东将试点对中小学女生实施女性教育

  以“四自”精神为核心

  防止“傍大款”“当小三”

  芙蓉姐姐的畸形作秀、有女孩减肥致死、个别女大学生“傍大款”“当三陪”、一些女性甘当“全职妈咪 ”……这些都是女性教育的缺失甚至是败笔?3月28日,广东省妇儿工委召开广东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编制 网络问策网友座谈会,8名网友代表针对广东妇女儿童的发展状况大胆拍砖,积极建言。

  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对于网友提出的应加强以“四自”教育、创新教育、和谐教育为核心的女性教育表示认同,并透露广东将考虑在中小学试点以“四自”精神为核心的女性教育。

  “四自”精神的主要内涵是:自尊:希望女性尊重自己的人格、国格,珍视并维护女性作为国家主人的尊严与价值,不要自轻自贱;自信:希望女性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人生信念,坚信自身的力量、潜能和优势,不要妄自菲薄;自立:希望女性具有独立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与本领,能独立于社会、自立于人群,反对依附和盲目顺从;自强:激励女性艰苦奋斗、拼搏进取、奋发有为,对国家、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记者 薛江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歆】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