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近7成民众认为专家权威下降因其受利益集团绑架(2)

2011年04月26日 07:1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59.2%的人直言专家学者在自己心中的权威性有所下降

  北京市某高校学生小刘说,前几年开始,社会就流行这样一句话:专家变“砖家”,教授变“叫兽”。虽然这话有一定的戏谑成分,但它能流行就表明专家学者在公众心目中的权威地位“逆转”式下降了。

  此次调查发现,59.2%的人直言专家学者在自己心目中的权威性有所下降,20.1%的人表示“没有变化”,13.5%的人表示“上升了”,7.2%的人表示“不好说”。

  为什么专家学者在大部分人心中的权威性下降?调查中,获选率最高的4个原因分别是:“伪专家”过多,成害群之马(73.8%);许多专家被利益集团绑架,失去社会责任感(68.1%);一些专家无底线,无标杆意识(66.8%);专家过多过滥(65.0%)。

  张鸣表示,现在许多专家成了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当利益集团遭遇舆论危机时,他们就会跳出来辩护,这引发了公众的不信任。并且,公众往往会把对部分专家的反感,推及到整个专家群体,进而造成整个专家群体公信力丧失。

  艾君指出,现在有些专家,不是抄袭别人观点,就是到处发表与自己专业不相干的“揭黑”、“咬骂”式言论,或者像娱乐明星一样乐于赶场走穴。当这些行径都被老百姓看在眼里时,他们的权威性与公信力自然会不可挽回地下降。

  在受访者眼中,专家学者权威性下降的其他原因还有:专家水平下降(54.9%);专家雷人言论太多,公众视为儿戏(52.7%);媒体往往片面宣传专家观点,制造噱头(44.5%)等。

  “言论犀利”、“有话好好说”同时入选公众对专家的期待

  公众需要什么样的专家?调查中,排在首位的是“有社会良知”(89.1%),排在第二位的是“有专业素养”(85.0%),排在第三位的是“有社会常识”(62.0%)。

  其他选择还包括:有青年榜样意识(48.4%);言论犀利(23.5%);有话好好说(19.6%)。“保持媒体曝光率”排名最后,仅12.9%的受访者选择。

  “专家学者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有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公平、不正确的事情要敢于说实话。”张鸣说。

  艾君认为,对于一个成功的专家学者而言,社会良知、专业素质与知名度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社会良知,他的言行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没有专业素质,他的言行就会失去知识的支撑;没有较高的知名度,他的言行也会失去发挥更大影响力的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中有54.8%的受访者认为,专家应该敢于认错。

  张鸣指出,现在的部分专家经常为明显不正确、不公平的现象做辩解,并且“死不认错”。原因就在于,他们根本不需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因为有些专家已经被利益集团猎获,没有公众口碑他们照样可以活得非常好。

  “专家的观点永远是个人见解,错误、偏见在所难免。所以,年轻人在面对专家言论的时候,也应该学会鉴别,切忌盲从。”艾君说。

  “对待专家言论的确应该理性,不能轻信。但是,我们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抛弃专家言论。毕竟我们社会仍不乏许多有良知、有见地的专家。”张鸣十分担心人们走另一个极端的危险——由于部分“伪专家”对公众不负责任,导致人们连真专家也一并抛弃。于是,不但说真话的人少了,相信真话的人更少了,这样下去,我们将会走向一个没有公信力的时代。

  一位民意中国网网友的留言也反映了同样担心:如果专家都没有了公信力与权威性,我们自己的知识又不足以对某些问题作出正确判断,这个时候我们还能相信谁?记者 向楠 实习生 张锐珏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