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学者:中国科研要引入诚信课 补科学道德规范短板(2)

2011年09月01日 10:41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很多违反科学道德规范的行为被揭发以后,往往就悄无声息了。“内部解决”是“鸡”杀了,“猴”却没看到,没有达到教育众人的作用

  李曙光:根据违反科学道德规范行为程度的不同,处罚的力度也是不同的,比如口头警告、书面警告、通报、撤销项目、停止若干年申请资格等处罚。

  但是应该看到,总体而言,我国科技界对于违反科学道德规范行为的处罚还是比较轻的,违规成本较低。而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违反科学道德规范的成本是比较高的。一旦被揭发并被证实,就可能影响其后半生的科研。而我们,往往是领导找谈话,内部通报处理一下就完了,特别是不愿意让事件公开化,这也导致了公众的不满。很多违反科学道德规范的行为被揭发以后,往往就悄无声息了,似乎没有严肃处理。

  中国现在的科研道德违规事件处理程序一般是:是否违规由相应的学术委员会来调查、认定,但如何处理是由政务部门来决定的。一般政务部门都是出于好心,往往要考虑稳定、科技工作者个人将来的发展等问题,因此倾向于“内部解决”,不要搞得当事人抬不起头来,因此,只是实验室、系里通报一下就完了。

  我认为对于造假,数据剽窃、抄袭这种恶意的违规行为,就应该处理公开化!这并不是针对某个人、某件事,而是通过这种方式警告后来者。我们常说杀鸡给猴看,“内部解决”是“鸡”杀了,“猴”却没看到,没有达到教育众人的作用。违规成本过低就不能有效遏制违反科学道德规范的事。

  科学道德规范是道德品质的一个方面,其本身是一个诚信问题。这是需要从小开始培养的品德。科研道德教育,要从预防抓起,使科研工作的“入门者”从起步阶段就为自己的科研生涯奠定诚信和责任的基础

  何传启:美国对于科研道德和科研规范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院就开始对科研诚信和科研规范的教育进行研究。1995年,我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科技处工作时,看到美国科学院在科研诚信和科研教育方面出版了一些教材,我曾经翻译过它的一本书——《怎样当一名科学家:科学研究中的负责行为》。美国对于学生的科研道德和科研规范的教育做得非常细致,除了将科研道德和科研规范的内容纳入新生手册外,这些内容在学校网站和图书馆网站上都有明显体现。在美国一些大学,科研道德和科研规范作为专门的课程来学习,一般采取案例教学和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形式;此外,还有关于科技道德的专题研讨会、非正式的学术讨论会和学术交流活动等。有些做法类似于我国大学的自然辩证法课程,但是自然辩证法更着重于科研方法的教育,较少涉及科研道德和科研规范的教育。

  我认为对于科研道德和科研诚信方面的教育,在大学三年级时引入最为合适。因为在一般的大学,学生会在三年级开始学习专业课、进入实验室等,很多学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与未来的科研方向产生关联的。如果从最初接触科研活动就重视科研道德和科研规范的教育,那将会对一个人产生终身的影响。目前我国引进了一些美国有关科研道德和科研规范的书籍,有些学校为研究生开设了科研道德的有关课程,但国内还没有编纂过这方面的教材,希望我国的科学家和教育家能够重视这个问题。科研道德教育,要从预防抓起,使科研工作的“入门者”从起步阶段就为自己的科研生涯奠定诚信和责任的基础。

  美国科学院认为:科研事业以诚信为基础,科学家相信其他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是可靠的,社会相信这些研究结果精确而无偏见地描述世界。如果我们的大学生能够具有高水平的科研道德,那么,中国社会将会具有高水平的职业规范,这将是中国走向成功的重要基础。

  李曙光:我认为,科学道德规范的培养要融合到整个教育进程中。我的基本观点是,科学道德规范是道德品质的一个方面,其本身是一个诚信问题。这需要从小开始培养。我在大学教书,这些年来学生中暴露的问题比较多:如考试抄袭,宿舍里不能互相照顾、卫生差,容易沉溺于网络……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没有责任感、缺乏自我约束、没有集体意识、不能互相包容,到了做研究的时候,你告诉他要遵守科学道德规范,他听得进去吗?一个学生经常考试作弊,到了做研究写论文时,你告诉他要尊重知识产权、不能抄袭数据,他做得到吗?

  现在我们教育学生遵守科学道德规范,更多的是靠阐明利害关系,这当然是必要的,但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最根本的说,还是应该从小树立诚信意识。(本报记者 齐 芳 见习记者 詹 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