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河北正定一农民代百岁母亲认捐遗体(图)(2)

2011年12月07日 16:40 来源:燕赵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捐献兑现

  井陉老农认领自己和老伴的墓碑

  12月5日上午,井陉农民袁庆来也来到捐献工作站,为自己和老伴认领墓碑。

  一个月前,他的老伴张密云死于癌症,袁庆来依照爱人生前委托,在捐献工作站的帮助下,把张密云的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从而成为井陉县首个农民遗体捐献者。

  捐献当天,袁庆来自己也进行了登记,履行对妻子的承诺——夫妇俩一起捐献遗体。

  现年61岁的袁庆来,来自井陉县微水镇石疙瘩村,当过兵,会说普通话,思想觉悟高,经常参加公益活动,曾帮一位智障流浪女找到亲人。2007年,他在电视上看到有人捐献眼角膜的报道后,遂萌生了捐献眼角膜的想法,于是就到县红十字会咨询,当得知医学界人体解剖尸源匮乏的情况后,就决定将来捐献自己的遗体。他的想法,得到妻子和女儿的强烈反对。经过多次交流,妻子不但同意了他捐献遗体的想法,还提出要与他一起捐献遗体。

  袁庆来说: “我和妻子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也没有多少文化,捐献遗体就是为了‘落个好名’!”

  纪念碑上刻着

  50位捐献者的名字

  雪花飘零,寒风凛冽,捐献者纪念林和墓碑庄严肃穆。

  捐献者纪念林位于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一角,占地数亩,一棵棵翠柏和一块块墓碑相映成辉。

  纪念林正前方有一块大墓碑,上面镌刻着50位遗体捐献者的姓名,这上面也有袁庆来老伴张密云的名字。距离这块大墓碑不远处,还有块小墓碑,上面写着张密云和袁庆来的名字,前者字体为黑色,后者为红色。袁庆来蹲在墓碑前,用颤抖的手擦拭着上面的字,喃喃地说:“老伴呀,等我死后,我的名字也就跟你的一样,成黑色了。”

  冉义臣介绍说,大墓碑上的人名都是已经落实遗体捐献者的名字,其中5位是农民。2009年,栾城县39岁的农民王书军病逝后,捐献了自己的遗体,成为石市捐献遗体的首位农民。张密云在全市捐献遗体的农民中,位居第五。不管是谁,只要捐献遗体,捐献工作站都会免费为其立碑,让后人铭记。

  新闻纵深

  今年登记捐献的农民达13位

  石家庄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张玉安说,捐献工作站成立于2003年,起初前来登记遗体捐献者每年也就一两个。从2007年开始,到捐献工作站登记的人越来越多。截至今年12月5日,登记捐献遗体的人已达992人。在今年登记捐献遗体的123人中,农民有13位,占10.6%。已经兑现捐献遗体的农民,近几年累计达5位,位居全省各市之首。这说明,农民的素质在提高,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正在悄然转变。

  捐献工作站主任冉义臣说,以前捐献遗体的人大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如今登记捐献遗体的人,既有知识分子,又有工人、农民、学生、解放军,其中最大的100岁,最小的4岁。登记捐献人群涌现出“三多”现象,即一家三口登记的多,夫妇携手登记的多,老人登记的多。

  冉义臣分析道,尽管现在登记捐献遗体的人多,但实际捐献遗体者,这些年累计只有50具,用于医学研究的尸源特别匮乏,有的学校只能花钱购买。

  河北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副主任樊平说,临床专业的学生离不开解剖,每年大概需要100多具。而尸源问题,成为制约他们教学的瓶颈。因此,他希望更多志愿者加入捐献队伍。

  捐献工作细节尚需完善

  冉义臣年逾古稀,曾在省城一所大学负责遗体捐献工作,退休时把此项公益事业带到石市红十字会,借用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宝地,成立了捐献工作站。他虽为主任,手下却无固定帮手,7名工作人员和他一样,都是志愿者,时来时去,更多时候就他一人忙活。捐献工作站办公条件简陋,缺少资金和人员。他翻遍文件夹,连一份遗体捐赠的相关材料也找不到,甚至没有工作总结。

  他说,因为宣传不到位,捐献工作站缺乏影响力,很多人不知到哪里捐献,该如何捐献。又因为捐献工作站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影响了遗体捐献工作的开展。

  正定县张女士觉得,纪念林墓碑很多只有捐献者姓名,却没有他们的籍贯和死亡时间等情况,显得过于简单。冉义臣解释说,在墓碑上刻一个字就要花15元钱,而这些费用都是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支付的,花费太多,学校承担不起。但他们会想办法克服困难,逐步完善,让大家满意。

  申请程序

  申请人需要填写申请表

  1、申请人最好直接到捐献工作站领取申请登记表,如果实在不方便,也可打电话(0311-83911309)告知自己的通信地址,捐献工作站会把申请登记表寄给申请人;

  2、申请表格一式7份,内容包括本人遗嘱、配偶意见、子女意见、委托人意见。填好后,一份留给自己,一份留给委托人,5份寄给捐献工作站;

  3、孤寡老人申请捐献的,必须有村委会或居委会意见并加盖公章。(文/图 记者 李梓)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