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南京万人签名悼遇难同胞 1213米长带寄哀思(图)(3)

2011年12月14日 08:51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破损的中国守军钢盔无声地诉说着当时战争的惨烈。刘浏 摄
破损的中国守军钢盔无声地诉说着当时战争的惨烈。刘浏 摄
日本友人大东仁先生捐赠了日军战斗详报等史料。刘浏 摄
日本友人大东仁先生捐赠了日军战斗详报等史料。刘浏 摄

  纪念馆馆长开的是日本车吗?

  “请问您开的是日本车吗?您的亲戚朋友领导,都开日本车吗?”@QQ别那么骄傲得到朱成山否定的回答,“不是的,我目前没有私家车,我的亲戚朋友坐的都是国产车,我们纪念馆也都是国产车。” (记者 王赟)

  中国守军的德式钢盔、帽徽,日军指挥刀……昨日上午,在江东门纪念馆,南京保卫战守城军官后人郭永柱先生将他收集到的一批反映南京保卫战历史的文物捐赠给了江东门纪念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在雨花台出土的带着弹孔,沾满泥尘,锈迹斑斑的一德式钢盔。据考证,这是中国守军第88师当年守卫雨花台时的遗物,极可能就是第262旅旅长朱赤将军的部下的。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认为,由于这个钢盔有明确的出土地点,而且与南京保卫战这一重大史实直接相关,因而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六旬开外的郭永柱先生是原国民政府军第88师特务连连长郭学礼之子。昨天郭永柱捐赠的重点则是中国守军德式钢盔、帽徽、日军指挥刀、刺刀以及1945年9月3日《华美晚报》日本投降号外等7件文物。

  从郭永柱的介绍来看,这些文物的来历充满偶然性。比如,现场最受关注的中国守军德式钢盔,郭永柱告诉记者,那是他在去年清明节前后收集到的。当时,南京雨花台一带正在搞雨污分流工程,一批民工碰巧挖出了这个德式钢盔、帽徽、刺刀什么的。第二天,他买了两条烟把钢盔等物品换了回来。

  记者注意到,这个德式头盔的前部有很大的缺损,缺口生锈而且很不规则,像是遭受炮火轰炸而留下的。钢盔上有好几个孔,其中一个孔壁浑圆明显是弹孔。可以想见,这个钢盔的主人当年面临着怎样的一场血战。(于英杰)

  “日军战斗详报属于正式公文,这一份明确记载他们在杭州直接处死5名战俘的事实,这是无法否认的。”昨日,日本友人大东仁先生向江东门纪念馆再次捐赠一批从日本征集到的文物,包括一份日军战斗详报,《朝日新闻》出版的“南京入城式”大幅号外等。

  大东仁先生是日本僧侣,长期致力于中日友好,多次到南京参与和平交流活动,2005年12月起正式接受纪念馆的委托,在日本搜集相关证物,其间尽管遇到过不少困难,但他仍然坚持下来,六年间在日本征集到文物资料1000多件。这次捐赠的文物,包括《日本步兵第150联队窑水桥附近战斗详报(1937年11月24日-25日)》、“《朝日新闻》关于南京入城式的号外(1937年12月17日)”和两张“祝贺攻陷南京的游行队伍”明信片。

  这四件文物中,“战斗详报”非常珍贵。朱成山告诉记者,日军步兵第150联队隶属于第114师团,是进攻南京的主力部队,其中就直接载明,该部队在杭州一带登陆后,抓到5名中国战俘,当即就处决了。联队的战斗详报属于正式公文,这样的记载无疑证实日军不光在南京一地进行屠杀的事实。“虽然这份战斗详报记述的并不与南京直接相关,但对研究侵华日军的总体战斗步骤,以及南京大屠杀史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于英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