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基层干部:有人天天盼纠四风过去重回以前“好日子”

2016年01月22日 08:5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参与互动 

  “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作风建设提出“心”的要求,可谓切中时弊。

  前不久,在进行“八项规定实施三周年”采访时,一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在正风肃纪的强力涤荡之下,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确实都有了很大好转。就身边变化来说,八项规定出台之前,出去应酬饭局、吃吃喝喝,那是常有的事。但现在,大家不仅不敢随便公款吃喝了,就是一般的私人应酬也是能推则推。但聊到最后,这名干部却告诉记者,他身边还有这样一些人,虽然不敢再“任性”了,但私下里依然对以前的“风光”津津乐道,天天盼着纠“四风”的风头过去,再过回以前的“好日子”。

  应该说,这名干部最后所言并非个别现象。现实中,对于八项规定出台以前“美好时光”的回忆,常常出现在一些干部的闲聊中,话语中总是带有浓浓的眷恋和不舍。2014年,作家冯骥才便有过这样一次经历:到某地,有关方面接待,桌上放了几个家常菜,主人连说“特殊时期,特殊时期”,一副很难为情的样子,也好像没有面子。

  言为心声,行为心表。上述情况一方面表明,在锲而不舍的长期努力下,纠正“四风”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另一方面也说明,很多干部观念深处的化学反应才刚刚开始,仅仅停留在“不敢”阶段,远未达到“不想”的境界。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的问卷调查显示,73.1%的学员认为所在地区“四风”问题好转的主要原因是“慑于压力不敢做”,56.5%的学员认为是“纪检监察的执纪力度增强”;其次是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制度建设的成效显现、党委主体责任有效落实;仅有19.7%的学员认为“干部职工自觉性已经形成”。

  认识到位,行动才能自觉。仅存“不敢”、远未“不想”的根源在于思想认识问题,即没有认识到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没有认识到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向着高一点的标准去努力。如果认识到了这一点,即便没有外在约束,也绝对不会心心念念地想着“兴风作浪”、贪污腐化!反之,即便有着强有力的纪律约束,也可能心存侥幸、触犯底线,或者整天抱怨中央管得太多、太严,感慨“为官不易”、“官不聊生”。

  重庆市忠县工商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谷兴华,就这样吞下了苦果。2014年7月21日,谷兴华的母亲去世。在办理丧事的过程中,谷兴华明知党员干部不准违规操办婚丧嫁娶,却想着借机好好操办一下、收点礼金,因此内心十分矛盾:办吧,现在查得严;不办吧,心有不甘。反复盘算之下,侥幸战胜了理智,谷兴华假借弟弟之名进行操办,违规收取51名管理和服务对象2.91万元礼金。最终,谷兴华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并被免职。

  心正才能行正。党员干部只有在灵魂深处产生深刻变化,固本培元,才能自觉遵守各项纪律规定,切实转变作风。那么,从“不敢”到“不想”,路有多远?

  专家表示,达到“不想”的目标,离不开“不能”的制度建设。要结合实际,不断建立健全改进作风的长效机制,坚持不懈把纠正“四风”这篇文章往深里做,扎紧约束权力的制度笼子,让好人不会变坏,让坏人不能使坏。十八大以来,中央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纪律建设的同时,一方面大力推动简政放权,大幅削减和下放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寻租机会,对腐败和不正之风釜底抽薪;另一方面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等制度,推动巡视、派驻、审计监督全覆盖,在实现“不能”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2015年10月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坚持正面倡导,重申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为全体党员确立了一个看得见、够得着的高标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副主任杜治洲表示,不仅要注重制度建设,同时还要加强党性和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和“不想”两个任务应同步进行,而不是先实现了“不能”再来考虑如何达到“不想”。

  专家同时表示,不论是加强制度建设还是思想教育,都离不开惩治这一手,离不开强化“不敢”的震慑。没有严格执纪、严厉问责,再完美的制度也会成为摆设,再深入的思想教育也见效甚微。

  从“不敢”到“不想”,是官员转变作风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这必然是一个艰难复杂的系统过程,也必将是一个继续努力的长期过程,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离目标越来越近!(记者 张磊)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