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教授: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公共生活也是自己的生活

2016年04月01日 06:3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 
教授: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公共生活也是自己的生活
朱红文,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常务副院长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很多中国人在公共场合一直不能找准自己的角色,出现很多不文明行为。在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常务副院长朱红文看来,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公共生活也是自己的生活。对于损害公共利益的现象,每个人都应该去制止和纠正它,这样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公共生活和公共文明。

  中国青年报:你如何看待春游出行过程中的不文明现象?

  朱红文:春游过程中行为举止的文明程度,关系到社会文明本身以及国家形象。从中国社会发展进程来看,旅游已经成为国民闲暇生活的一种休闲方式,这是一种进步,是社会发展的体现。但是,春游过程中也出现很多不文明现象,这一问题长时间存在,对社会形象和社会文明发展都产生了消极影响。

  中国青年报:你认为公共意识缺失的原因有哪些?

  朱红文:首先,中国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公共社会的程度还有待提高。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中,但很多人仍长期生活在一个比较封闭或落后的地区,会让这些人对现代文明和现代城市生活、公共秩序的接触和理解比较局限。

  其次,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社会长期存在一种家族式的生活方式。我们经常会听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等说法,也就是在不关乎自己利益的情况下对一些行为听之任之,没有意识到公共生活也是自己的生活。

  中国青年报:你如何理解公共生活?

  朱红文:我们讲的文明,可以理解为一种进步,一种好的行为方式。在公共生活中,要求每个人比较合理地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在一定意义上讲,公共生活其实是由无数个个人生活所构成的集合概念,如果自己不主动维护公共秩序或公共文明,实际上也是对个人生活质量的破坏。

  公共生活不同于传统生活,也不同于我们的私人生活,因此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关系就需要被正确界定。我们每个人要意识到:一旦进入到公共场合,就涉及我和他人的关系,涉及我的行为举止对他人的影响,这是需要去培养的一种新的公共生活思维和方式。

  中国青年报:您对提升公众意识、杜绝不文明现象有哪些建议?

  朱红文:一方面,从社会角度来说,媒体等应该进行更好的宣传、引导和服务,积极呼唤个人在公共生活中,去维护文明举止的规范,强调每个人作为公民不能去损害和违背公共利益,形成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和利益的社会氛围。

  另一方面,从个人角度来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尊重公共生活当中的文明规范。对于损害公共利益的现象,每个人都应该去制止和纠正它。只有在这样一种互动过程中,才能真正建立起公共生活和公共文明。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孙震 实习生 谷君峰

【编辑:于晓】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