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兰州控污“网格员”:单日步行半程马拉松

2016年04月15日 00: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兰州4月14日电 (冯志军 李亚龙)进入4月以来,重工业密集的兰州城里延续着春色明媚的晴好天气,过去春季“沙尘弥漫”的熟悉情景并未多现。对于57岁的治污“网格员”刘明亮来说,冬季“控污”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可以轻松地享受春景,单日累计近30公里的步行巡查仍在继续。

  走街串巷、洒水降尘、提醒劝阻……刘明亮每日的工作多依靠腿和嘴来完成,可能是工作时过于“投入”,因此他在对街巷路面进行洒水工作时多显得沉默寡言。不过在他看来,这项并不起眼的工作更多注重于“实干”,而要扭转当地民众长期习惯了的取暖方式以及吃烧烤等生活习惯并非易事。

  “一天里,我们最多将近走30公里,早上走五六圈,下午走五六圈,每圈三公里,这是常态情况。”刘明亮每天要对自己所负责辖区的环境质量进行反复地巡查和控制,不仅是对冬季煤炭取暖、户外烧烤等明火的严格管理,哪怕是大风掠过扬起的阵阵灰尘也会被他视作“如临大敌”。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兰州就因其“战略要塞”的特殊定位成为首批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是西北地区工业重镇,加之特殊地形条件的影响,使兰州成为国内外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空气质量排名长期处于全国下游。

  减排、压煤、除尘、控车、绿化、严管、问责……经过近年来“铁腕治污”,兰州终于如愿摘掉了城市“黑帽子”,成为中国重点监测城市中综合污染指数下降最快的城市。“兰州模式”的治污经验亦成为“范本”,先后有200余个城市来此学习经验与做法。

  和无数个整日不停奔波在大街小巷里的治污“网格员”一样,刘明亮知道,作为治污的重要一环,兰州空气质量的持续好转有着他们的一份“功劳”,不过他更在意身边民众给予的肯定。“以前身边的气管病患者很常见,这几年越来越少了,这是普遍的感受。”他笑言,四年来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感慨。

  针对大型洒水车无法进入小巷降尘的困难,为了让城市治污不留死角,刘明亮还和同事一起动脑筋发明了小型的洒水车。“都是在实践中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自己摸索出来的。”他说,只要能治理大气污染,大家都在为此想办法,不断慢慢改进,民众也从刚开始的不理解甚至排斥,转变为主动配合。

  刘明亮所在辖区属兰州市城关区皋兰路街道办事处,这是兰州主城区人口密集区,约有10万人口,90多名治污“网格员”。该办副主任王晓刚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兰州市近几年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街道这一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利用网格化管理作用明显。

  王晓刚介绍,“网格员”巡查一是不让使用有烟煤,再一个是不让使用木材生火。于是,社区街道这一层会在冬季来临前购买环保的引火煤,给民众免费发放,这样就杜绝了生活的烟尘可能引起的污染。

  “民众刚开始确实不理解大气污染防治,认为天气这么冷,生个炉子也要被管,但这几年下来就慢慢理解了。”王晓刚说,民众知道“网格员”很辛苦,不仅每天在巡查过程中配合,并且开始主动拒绝有烟煤和木柴生火了。(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