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5岁小伙心脏停跳33.5小时后奇迹生还(图)

2016年06月17日 15:01 来源:沈阳晚报 参与互动 

  人的心脏停止跳动后,短短几分钟内就会出现脑死亡;停跳患者如果抢救半小时以上仍没有复跳迹象,医生就可以宣布临床死亡。然而近日在沈阳,一个25岁的小伙子竟然在心脏停跳33.5小时后生还,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25岁的营口盖州小伙王海生,是一名打工的服务员,工作经常需要熬夜,每天晚上一两点才能睡觉。今年5月14日晚上,他出现发烧、咳嗽等“感冒”症状,随后进展为浑身不适、胃疼、恶心。由于心功能不断降低,5月16日,王海生从当地医院转院到原沈阳军区总医院,被收入心内科重症监护室(CCU)。

  17日早7时许,刚刚交班的医护人员发现王海生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心脏停跳。抢救无效后,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韩雅玲果断指导医护人员,对王海生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治疗。通俗地讲,就是用一套人工心肺临时替代人的心脏和肺脏功能,进行体外循环,以免患者因心脏停跳而出现脏器衰竭和脑死亡。

  ECMO手术后,医护人员开始了不眠不休的监测看护。到18日下午4时许,王海生的心脏终于有了复跳的表现。“心音出现了!”医护人员惊喜地奔走相告。而此时距离患者心脏停跳的那一刻,已经过去了长达33.5小时。

  据了解,王海生为东北首例应用ECMO救治的重症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此前国内救治过的其他心脏骤停患者,停跳时间最长不超过10个小时。“我们当时只有一个信念:他还那么年轻,孩子只有一岁,不能让孩子没有爸爸。”王海生的主刀医生杨桂堂表示,能够支撑医护人员坚持抢救33.5小时的原因,首先是患者本身年轻,心脏“底子好”,医生对他有信心;其次,家属无条件信任和支持医护人员,即便在家庭经济困难,抢救成功希望较低的情况下,仍然毫无疑义地支持医生采用新技术救人。

  王海生的妻子佟雪告诉记者:“我们相信这家医院才会到这里来看病,所以医生做的决定我们家属都支持,也相信医生护士一定会全力以赴救治我丈夫。哪怕最后没有救成功,我也不后悔。”

  在王海生失去心跳的33.5小时里,他一度浑身冰冷、无血压无脉搏、皮肤渗液起泡、全身五大脏器全部出现衰竭现象,闯过无数道“鬼门关”。韩雅玲院士介绍,合并两个脏器严重受损,死亡率就达50%以上;三个脏器衰竭,死亡率超过90%;而五大脏器全部衰竭,死亡率几乎为100%。在心脏复跳7天后,王海生才脱离ECMO,10天左后才能完全自主呼吸,2周后所有脏器才恢复正常。 这期间,有多达18个科室的70余位医生护士参与了救治。

  在医院重症监护室内,看着王海生已经恢复到可以出院的程度,佟雪回忆起最危险的那几天时间:“心跳恢复之后第两三天,他还没有脱离危险,医生特别允许我抱着孩子进CCU去看他。他当时躺在那就像睡着了一样,我跟他说,我和孩子等着你,你一定要回来。”

  此时,王海生突然插话说:“我知道,当时我听见了。虽然我不能睁眼睛也不能动,但我感觉到她在跟我说话,就像做梦一样……”听到这句话,一直看起来坚强乐观的佟雪睁大了眼睛非常惊讶,随即流下了眼泪。

  伪装成感冒的“杀手”

  青壮年更易中招

  王海生是农村户口的打工人员,原本当过水兵,刚刚退役一年,身体一直不错。但他的病情由普通的感冒症状进展到心跳停止,只用了短短两天多的时间。他所患的重症暴发性心肌炎,每个人都可能“中招”,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疾病?

  专家介绍,王海生的心肌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心肌炎早期症状跟感冒很像,往往有发烧、鼻塞、肌肉酸痛、上腹部不适等,但病情会迅速恶化,如果出现了全身极度乏力、心慌、头晕等症状,就必须及时到医院治疗。

  同时,与感冒容易侵袭老人、儿童不同的是,病毒性心肌炎的易感人群是青壮年,病情进展极快。与王海生几乎同时进入营口当地医院的一位30余岁的女患者,就因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因此医生提醒人们,预防该病首先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同时要避免过度疲劳和熬夜。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 唐子匀

  摄影记者 王 江

【编辑:陈鑫】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