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父女两代接力 昔日沙荒地变身今朝百果园(图)

2016年08月29日 22: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父女两代接力昔日沙荒地变身今朝百果园(图)
解志善老人在果园修剪果树。 徐彪 摄

  中新网邢台8月29日电 (张鹏翔 李铁锤 徐彪)“天这么热,爸你就别来了,骑着三轮车,跑上十来里地别累着了。”河北省巨鹿县纪家寨村民解华涌边修剪着果树,边在电话里劝解着老父亲。

  “哎!真拿老爸老妈没办法。他们老两口不管啥天气,要是隔上一半天没来园子里转转、看看,干点活儿,就没着没落的。”解华涌说。

  不一会儿,72岁的解志善老人拿着一把给果树剪枝的剪子不紧不慢地走进了果园,老人边走边看这座浸透他半生心血的果园:枣树枝头挂满了一颗颗饱满的“绿珍珠”,粗壮的梨树上沉甸甸的梨子压低了树枝,一颗颗红红的李子藏在浓密的树叶间,微风吹过,时隐时现……

解华涌和父亲解志善在果园播种幼苗。 徐彪 摄
解华涌和父亲解志善在果园播种幼苗。 徐彪 摄

  可是谁又能想象得到,眼前这座百果园,30年前曾是一片不毛之地?当年纪家寨村东的这一片沙荒地,地势高低起伏,多是沙土岗和盐碱地,一年四季寸草不生,一直也没被耕种过,处于被弃置状态。

  1985年,解志善和村里签订了30年的承包合同,承保了其中的100余亩。从那时开始,这父女俩就和这块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解志善和家人走上了一条充满艰辛的治沙致富之路。

  树坑,一个一个挖;树苗,一棵一棵栽;水,一桶一桶挑;道路,一段一段修;树苗死了一茬又一茬,补种一茬又一茬……解志善一家和这片沙荒地打起了持久战。上一场透雨,为了抓住墒情栽树,解志善带上干粮,一干就是一天,中午在树荫下就着凉白开啃几口干粮,歇一会儿,接着干。

  早些年,杏树开花的时候,常赶上倒春寒。为了保住一年的收成,全家人凌晨两点多钟来到地里,在林间点火熏烟,虽然穿上厚厚的棉衣、棉鞋,冷气还是侵入全身每一处。等满身疲惫地回家时,天色已经大亮。

  经过全家人将近10年的辛劳,昔日的沙土岗变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百果园:2000余棵杏树,1000余棵枣树,还有梨、油桃等果树。当初和解志善老人一起承包盐碱地的其他人都半途而废了,只有他一个人坚持了下来。“土地没有好坏之分。土地是最不会欺骗人的。虽然这里又沙又碱,通过努力,它缺啥,咱给他补啥,一定可以变成一片绿洲。”解志善老人说。

  从小就跟着父亲在这块土地上劳作的解华涌,对这片土地有着更深的感情。毕业后,她就回到了这片土地上,从父亲手中接过了接力棒。注册“棘园红”商标,成立专业合作社,变过去的粗放式管理为“匠人”似的精细管理,开展绿色食品认证,提高果品品质,提前上市时间,进行林下养殖,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现在的“棘园红”采摘园在周边县市小有名气,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在林间培育黑枸杞、金银花等苗木,目前年可育苗20余万株,销售到山东、河南等地区。头脑灵活的解华涌,还主动适应电子商务的浪潮,把棘园红采摘、苗木供应、水果销售都做到了网上。

  “父亲给我说过,土地给了我们很多,我们要珍惜土地。现在我跟老爸的想法是一样的,要将这百亩荒滩打造成集采摘、观光、餐饮、游乐、住宿于一体的现代化的休闲采摘园。”解华涌说。(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