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浦江公安改革“破冰之旅”:警力沉下去 安全感提上来

2016年10月31日 18: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浙江浦江公安改革“破冰之旅”:警力沉下去安全感提上来
图为:浦江民警进学校开展法制教育讲座。 奚金燕 摄
图为:浦江民警正在走访。 奚金燕 摄
图为:浦江民警正在走访。 奚金燕 摄

  中新网金华10月31日电 (记者 张茵 奚金燕)“林阿姨,洗菜呢?”“是啊,陈警官,你又来联村啦?”深秋的清晨,寒风萧瑟,薄雾朦胧,浙江省浦江县公安局浦阳派出所民警陈旭辉一边走访,一边习惯性地和辖区的居民拉起了家常。这看似平常的一幕,搁在五年前是难以想象的。

  五年前,正是陈旭辉刚入职的时候。彼时,由于基层警力少、任务重、压力大,陈旭辉平均一天接警30多起,每天不是在出警,就是在出警路上,根本无暇走村入户。事实上,陈旭辉的境遇并非个例,“案多人少、警力倒挂”是多数公安机关存在的共性问题。面对激增的警情,老百姓的安全感显得十分脆弱。

  民众的需求是改革的不竭动力,公安改革亦如是。2015年以来,浦江以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为第一动力,以微改革、微创新破题深入,在机制、体制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将民警下沉一线,优化警力配置,警务改革“红利”凸显,警务效能大幅跃升。

  科学用警警力沉下基层

  近期,金华市公安局通报了2016年上半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结果,浦江县公安局以98.75的总体安全感和97.50的总体满意度,位列11个县市区第一方阵,排名该市第一。可谁又会想到,就在三年前,浦江公安的排名均为全市倒数。而这一切的改变,要从一项名为“大部制改革”的行动说起。

  浦江,地处浙中,户籍人口39.9万。2015年,浦江全局警力为395人,而基层派出所警力仅为132人,导致派出所警力紧张、社会管控不到位,32%民警共办理了全局82.5%的案件;此外,警力浪费与警种合力欠缺共存,各警种之间互相扯皮,工作绩效低。

  面对激增的警情,一场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迫在眉睫。围绕着“警力无增长改善”目标,2015年12月底,浦江公安启动大部制改革,将原有24个内设机构精简合并为指挥中心、执法督察中心等8个部门,其中6个部门由局领导担任一把手,由分管变为实管,从而实现扁平指挥、高效运转,全局资源、警力共享共用。

  记者了解到,大部制改革后,职能相近的部门和警种整合重组为大部门大警种,之前的民警、中队、大队、局领导四层管理体制,变成现在民警、局领导两层管理体制。

  “体制不改变,警力就无法下沉,基层警力不充足,社会面管控就很难真正有效落实。”在浦江县公安局局长陈伟通看来,大部制改革既整合了警力资源,又解决机构职能交叉、多头管理、推诿扯皮等现象,有利于构建精干高效的现代警务模式。

  机构的精简,带来了实战效能的提升。2016年5月6日,指挥中心接报有人在网络上发帖要自杀并附有割腕照片。指挥中心立即开展合成研判,34分钟就将自杀人员蒋某救获。

  生死瞬间,兵贵神速。像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得益于扁平指挥模式,今年以来,该局成功侦破或妥善解决重大案(事)件215起,其中自杀性警情均得到快速高效研判处置,挽回了42条生命。

  事实上,大部制改革不仅进行了机构物理合并,也碰撞出了新的效应,其中刑侦、治安两大主力军的专业、合成打击能力水平明显提升。今年1至10月份,浦江全局共移送起诉犯罪嫌疑人1274人、行政处罚1846人,同比分别上升12.2%和21.2%,命案及“两抢”案件破案率均达100%,“两抢”案件保持即发即破。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制改革后,精简下来的警力全部充实到一线单位,浦江全县派出所警力由原来的132名增加到199名,占比由32%上升至49.7%。派出所警力占比的上升,带来警情数的明显下降。

  今年以来,浦江县110总接警数同比下降9%,案件警情数同比下降21.3%,其中主要侵财警情数同比下降37.4%,“两抢”和盗窃警情数同比分别下降56.3%和40.8%……一串串数字背后,是浦江公安改革一个个坚实的步伐。

  从严治警激发民警认同感

  秉承“改革先改心”的原则,2015年以来,浦江县公安局坚持从严治警,采取一系列刚性举措,直面队伍问题、严抓问责问效、砥砺队伍作风,队伍精气神有了显著提升。

  2015年1月3日,浦江县公安局突击检查派出所领导值班情况,发现白马所副所长楼某擅自长时间脱岗,结合平时一贯表现,对其做出了免职与限期调离的决定,打响了立规矩的第一枪。2015年,浦江全局共辞职辞退6人,责令辞职后移送检察院立案查处1人,劝其调离和限期调离8人,免职4人,党政纪处分14人,问责处理19人次,形成了从严治警的高压态势。

  此外,浦江县公安局通过建立民警家属微信群,将规章制度、值班加班、立功嘉奖等情况实时通报,实现了单位管理与家属知情的无缝衔接。

  每天晚上,胡先琴都会打开微信群“浦阳家属们”,看下群里的动态。胡先琴的丈夫是浦阳派出所的一名民警,自从加入“家属群”后,她每天都能看到丈夫的状态。“有了这个群我就放心了,虽然我们不能天天见面,但我知道他的忙碌与浦江的治安好转息息相关。”胡先琴笑着说道。

  “从严治警,第一要立规矩,第二要转观念,第三就是要增强认同感。”对于从严治警,陈伟通心中一直以来丘壑分明。

  过去由于体制机制问题,在公安机关有个普遍现象,那就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民警基本都在机关部门,因为岗位匹配性、能力匹配性不强,导致老民警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人浮于事的现象普遍存在。

  为了营造浓厚的干事氛围,浦江公安局主动求变,积极引导,鼓励老民警重回一线,发挥余热,增强职业认同感,有效激发了队伍生机活力。

  今年50岁的黄胜根自1988年警校毕业后就来到浦江公安局工作了,2002年被调到110指挥中心。“当时我想着呆呆退休算了,反正年纪也差不多了。”然而黄胜根想象中的“一眼看到头”的日子没想到有一天会有变数。2016年初,乘着大部制改革的东风,黄胜根主动调到了城东派出所,“其实听到这个风声,我就很心动,以前年轻时我是办案能手,年纪大了到了指挥中心,没案子可以办了,总感觉缺了什么……”

  来到城东派出所“上岗”后,黄胜根很快又一心扑到了工作上,经常带着年轻的民警巡逻、摸排、破案,迄今为止已经与同事一同成功破获18起案件,调解50多起纠纷。

  城东派出所80后民警杨俊龙和黄胜根共事不到一年,印象却十分深刻,“村里的矛盾纠纷太多了,调解起来,有时候你一句话讲对了就解决了,讲错了还起反作用。老黄经验丰富,平时小的事件他说几句话就解决掉的,我们的话就可能需要半个小时。跟着老黄,我真的学到了很多。”

  “现在每天要干的事情太多了,我习惯处理一个案子就在笔记本记下来。过去在指挥中心工作13年没记完一本笔记本,现在在派出所工作三个季度就记完了三本笔记本。”黄胜根坦言,参加公安工作28年,像现在这样浓厚的干事氛围是从来没有过的,而年轻民警的朝气和干劲也感染了自己,越干越有劲。

  大部制改革以来,浦江全局49名50周岁以上的老民警,近70%主动选择到基层一线单位工作,越来越多的老民警老有所为、乐在岗位、重焕活力。

图为:驻村民警的告示牌在村里随处可见。 张茵 摄
图为:驻村民警的告示牌在村里随处可见。 张茵 摄

  驻村联户提升百姓安全感

  “熟悉率”是记者在采访中反复听到的一个热词,指的是民警与辖区居民的熟悉程度。在浦江县公安局选人用人意见中,有这样一条:群众“熟悉率”达不到30%的,一律不予提拔;群众“熟悉率”高的,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真正做到让担当者担当,让有为者有位。

  然而过去由于基层警力紧张,派出所民警日常只能疲于应付案件,无暇夯实基层基础,群众基础极为薄弱。

  “以前我每天平均接警三十多起,一天下来都不一定能搞定,更别说空出时间走访了。”提及过去,浦阳派出所民警陈旭辉满脸都是无奈。而现在,基层警力充实了,治安状况好转了,他明显觉得轻松多了,接警的数量也从三十多起降到了二十多起,“别看好像只相差了十多起,一起算半个小时,那六个小时就省下来了,这个时间就可以利用起来了。”

  陈旭辉告诉记者,现在在浦江,基层民警每个月都要驻村联户,即抽出5天要住到村社。回忆起第一次驻村联户,陈旭辉表示当时感觉有点不自在,“村民们都很奇怪,因为以前看到警察进村,都以为肯定是来找事情的,而现在这种情况就不存在了。”

  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陈旭辉都会准时出现在大桥路社区的大街小巷,巡查走访,检查流动人口和重点人口,默默地守护一方平安。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陈旭辉与村民关系从陌生变得熟悉,而村民们的疑虑也早已打消,取而代之的是信任。

  在大桥路社区居民陈元(化名)的柜子里,有一张小卡片,每到危急关头,陈元就会拿出来,拨打上面的电话求助。7月9日凌晨两点,陈元的儿子精神病突发,情绪极不稳定,在慌乱中,陈元拨通了小卡片上的电话。接到电话的陈旭辉从睡梦中惊醒,二话不说,五分钟内就赶到了陈元家里,在耐心的安抚和劝说下,最终成功将陈元儿子带上了车,送到了医院。

  “当时真是很害怕,脑子里就想到了他(陈旭辉)给我们发的警民联系卡,就打了电话,没想到半夜三更,他都来得那么快,比110还管用。有了这个卡片,我们就放心了!”说完,陈元又将联系卡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放回了衣柜,珍视之情溢于言表。

  提到陈旭辉,大桥路社区居民李目根连连竖起了大拇指,“以前都说有片警,可我在这里住了30多年,从没见到过,陈警官是我第一个眼熟的民警,他经常走走转转,我们这里治安也好了,警察眼皮子底下,小偷小摸都不敢来了!”

  大桥路社区的转变正是浦江公安改革的缩影之一。2015年底测评情况显示,在驻村联户工作的持续开展下,浦江公安局辖区民众对驻村、联村民警的熟悉率均高于30%,最高的达86.7%。如今在浦江,不管是居民区的干部民众,还是乡村田头的普通百姓,都从这场公安改革中收获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