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口骑楼老街“复活”成“一带一路”文化地标

2016年12月08日 10: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资料图:1月9日,历时半年的海口骑楼老街博爱北、水巷口街景街廓整治工程与骑楼集散广场建设完工,“原汁原味”的老海口呈现给市民和游客。中新社发 骆云飞 摄  

  中新社海口12月8日电 题:海口骑楼老街“复活”成“一带一路”文化地标

  中新社记者 王子谦

  “夜市灯火温暖,天空蓝得深邃,这幅画作的市井烟火气,像是从百年历史穿越而来,是乡愁,慰藉人。”观展人关女士在海口骑楼老街水巷口国新书苑,站在油画《老街夜市》前感叹。

  “‘历史的温度’——油画家眼中的海口老街之美”作品展正在此间举行,20个省、市的55位油画家历时4年创作的60幅老街题材油画,在为90岁海口庆生。海口市美协主席王锐说:“油画和骑楼虽然都是舶来品,却是非常融合,恰如海口东西文化交融的天性。”

  骑楼老街是海口的城市名片,作为中国现今保留规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的骑楼建筑,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近代随着海上贸易与航运的发展,活跃于东南亚的华侨在海口建起混合巴洛克、文艺复兴、南洋三种风格的独特建筑。

  骑楼老街是海口城市发源地。如今在德胜沙路、中山路等街区,骑楼建筑呈现出欧陆古典建筑风格,同时也带有印度、阿拉伯国家及本土文化印记。2009年因其唯一性和独特性,荣获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

  经历时代变迁,骑楼老街曾不复当年风采。2007年起,海口市政府着手骑楼老街系统保护和修缮,工程包括建筑立面修缮、“老字号”挖掘、沿街景观、街道设施完善等多个方面。

  同步发行的新书《骑楼百年之老街复兴》主编、海口市骑楼办副主任赵爱华介绍,老街保护原真性、保护整体历史风貌、保护生活原样性和延续性。通过历史调研与资料收集,结合现场勘查、测绘与评估将保护修缮等级确认,设计遵循整旧如故、顺应环境、借鉴传统等原则。

  骑楼老街修缮方案设计团队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青介绍,老街修复分别运用国际修缮实践两个倾向:整旧如初——试图恢复到骑楼出现之初呈现的形态;整旧如旧——恢复骑楼上一次修缮后的形态。在修复中将完全破坏的重新设计统一风格,部分破坏的进行加固。

  同济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实验中心主任戴仕炳教授说,骑楼主要色彩基调以“素色为主,局部出彩”,既没有千篇一律的单调,也没有颜色的大尺度变换,以充分体现其高雅。此外在施工中,先进行实验室分析,再经老工匠用纯天然材料手工绘制。

  在建筑修复的同时,骑楼老街对店铺进行挖掘,“德兴布厂”、“会文书局”、“大亚酒店”等几十家近百年老字号重见天日,使整个街区仍旧保留传统业态。海口骑楼老街保护修缮也被国家有关部门及业内认可,称作“海口模式”。

  海口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从1872年至1907年先后有美、日、英、德、法、奥匈(帝国)等超过10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其中大部分坐落骑楼街区。自《天津条约》后海口商业繁荣,不同文化也交汇融合。

  百余年后的骑楼老街,自然成为“一带一路”交流的文化地标:风格各异的店面重新入驻,国内外游人纷纷到访,各类艺术节和艺术展览纷纷举办,民俗活动保留原汁原味,外籍人士也成立文化创意企业,复活的老街更有底气回首历史。(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