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肃河西走廊“85后”青年守护汉明长城

2016年12月25日 12: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兰州12月25日电 题:甘肃河西走廊“85后”青年守护汉明长城

  作者 南如卓玛 李亚龙

  平安夜,万家灯火阑珊。在甘肃山丹县老军乡的明长城金山子烽火台下,唯有一户亮着灯火。窗外寒风肆鸣,为打发漫长的黑夜,“85后”青年方伟夫妇和两个孩子围着火炉旁,碳火上烤的红薯和土豆发出滋滋响声,一阵清香弥漫。

  变天了,眼看要下雪,方伟拿着手电筒去看鸡棚、羊圈。2000多只鸡,1100只羊,6只骆驼,这些可是方伟的“心头肉”,也是他用于种树作防护林的收入来源。“明年长城脚下一片绿不绿,还得靠这些小鸡小羊。”方伟说。

  1986年出生的方伟是山丹县老军乡峡口村人,该村境内遗留的汉、明长城遗址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长城之一。

  “古长城一直在缩短。”方伟回忆,小时候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常常围着长城玩耍,那时两个孩子牵手能从城墙上行走,如今有的城墙已被道路穿插而过,还有些不及一人高。

  河西走廊山丹县境内长城遗址全长98.5公里,是中国唯一的汉明长城并行共存,汉长城在北侧,明长城在其里。这也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古长城,被誉为“露天长城博物馆”。

  “爷爷辈的年代,人为破坏严重,当时村民意识不到,把长城泥土挖回去盖房补院墙。”方伟说,不同于嘉峪关、八达岭等处的砖砌长城,这里的长城是由夯土砌成,极易受风沙摧蚀。

  自小在长城边长大的方伟说:“不愿看到它在我们这辈人手里消失”。为此,从18岁就在外打工的他,六年前回到家乡,开始沿着长城脚下种树作防护林。两条蜿蜒的古长城,对方伟来说,是故乡,更是国宝。

  方伟守护的汉明长城从峡口村开始到金山子烽火台,共有20多公里。目前,方伟已经整合长城脚下的1300亩地种上了白杨树、榆树,还有杏树、梨树等果树。“等这些树在戈壁上长高了,风沙对长城的危害就少了”。

  平日里,照看圈养的鸡羊,也劝说游客和村里的小孩不要爬长城,赶一赶在长城附近的牲口,日子较为寂寥。“现在鸡羊多了,隔几天去城里跑跑市场销售,回来时买上菜和肉”。方伟说,如今处处都能连上网,戈壁上一户人家过着也不觉得与世隔绝。

  令方伟欣慰的是,妻子辞了城里的工作来此陪伴他,孩子也在乡里上学,一家人能在一起。同时,官方也启动各项古长城保护工作,并为方伟贴息贷款,以鼓励他“边守着长城边创业”。

  方伟计划,明年开始在防护林外搞“长城旅游”,建起农家乐,鸡羊现宰。也可以借着戈壁上的蓝天白云好空气,吸引游客来长城脚下露营、看星空,躲避城里的喧闹和雾霾。“让更多人了解长城,知道它现在面临的危机,呼吁共同保护长城,挖掘长城文化,我的心愿就了了”。方伟说。(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